藏在时光里的师恩

□顾亚杰

字数:1281 2025-09-10 版名:行为世范 德润杏坛
  在我的小学时代,有幸遇到尹老师。她为人和蔼可亲,关爱学生,虽然她只教了我三年语文,但在毕业后的漫长岁月里,我始终觉得,她对我的影响深刻而长远。
  尹老师从三年级开始教我们语文,而我们也是从三年级开始正式接触作文。那时的课堂没有课件,也没有如今教室里丰富的电子设备。为了帮我们找到写作灵感,尹老师常把自己的经历当作“素材”讲给我们听。我印象最深的是她讲自己小时候被蜜蜂蛰的故事。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捅蜂窝的过程,逗得同学们阵阵发笑,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每次批改完作文,尹老师总会专门腾出一节课,朗读本次习作里的优秀作品。每个人都盼着自己的作文能被选中,我也不例外。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篇写景作文,我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模仿以前读过的一篇优秀作文写了一篇交了上去。可等到作文发下来,红色的批改符号密密麻麻,一段接着一段。那红色的痕迹,既让我感受到老师批改的认真,也让我彻底明白:真正的优秀,从来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换。
  尹老师从不体罚学生,就连罚站,我印象里都从未有过,但她的“严厉”,我实实在在体会过。有一次上课,我在桌肚里偷偷揉搓一块橡皮,没一会儿就被尹老师发现了。她走下讲台,突然把目光投向我的桌肚,那一刻,我脸上火辣辣的。尽管她没有批评我,我却满心羞愧。
  很少有语文老师像尹老师这样,格外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村学校,二十多年前的条件更为简陋。每年“六一”儿童节,尹老师总会尽心尽力帮我们排练节目,有诗歌朗诵、舞蹈,还有她特别擅长的音乐表演。在遇到尹老师之前,我甚至不知道有音乐课——一二年级时,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每天只上数学和英语课。二年级后,村里的小学停办了,我转学到新学校,遇到了尹老师,才知道原来还有这样一门充满乐趣的课。每节音乐课,尹老师都会教我们学一首儿歌,三年下来,我已经记不清学了多少首,至今仍记得她教我的第一首是《蓝蓝的天》,最后一首是《小瓜棚》。教《小瓜棚》时,尹老师还打趣说:“马上放暑假了,这首歌正应景,西瓜也熟了。”可那时的我,竟没想过给老师带一个西瓜尝尝。
  尹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同学间出现小摩擦,她总能巧妙化解误会。就算我们考试成绩不理想,她也从不批评,反倒像笃定了我们下次能考好一样——用现在的话讲,这大概就是“赏识教育”吧。那时候班里学生多,成绩难免参差不齐,可尹老师总是能够包容我们的不足。
  我家离学校远,中午要在学校食堂吃饭。尹老师知道后,特意把班级钥匙交给我,让我中午有地方可去;后来安排值日时,她又特意让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学生负责擦黑板,这样一来,放学后我们就能直接回家,不用再留下值日了。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却让我心中满是感激。直到毕业多年,年纪渐长,我才慢慢读懂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里写的自己对蔡老师那份藏在心底的依赖与亲近。
  如今,我终于真切地懂得人们常说的“一个好的老师,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背后的深意。那些藏在尹老师课堂里的作文启蒙、儿歌旋律,那些落在作业本上的红色批语、递来班级钥匙时的温暖,早已像一粒粒种子,在我成长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遇到尹老师这样的“大
  先生”,是多么幸运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