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光
□汤会娥
字数:1422
2025-09-10
版名:行为世范 德润杏坛
认识高凤香老师,已有十五个年头了。
与其说我们是好友,倒不如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她犹如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并绘就了自己的教育之路。而我,则是一名虔诚的追光者,始终紧随那束光,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有着二十三年教龄的教师了。回顾自己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如今从容立于讲台前的笃定,一路走来,帮助我完成蜕变的人,正是高老师。
很多年前,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仅仅是“好好教书”。我竭尽所能,将从各类参考书中汲取的知识“兜售”给学生。我以为,只要认真教书就是好老师,尤其在获评省级教学能手之后,我心中更添了些许骄傲,觉得自己做得还算不错。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高凤香老师。彼时,她在全区教育系统里已经颇负盛名,其授课之精彩,早已为众人所知。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她从地区讲台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高老师极爱上课,那种热爱是深入骨髓的“不能自拔”。有一次,她腰疼得厉害,仍挣扎着要爬起来去学校上课。我又急又气,忍不住冲她吼道:“命和课,哪个更重要?”她拉着我的手,轻声说:“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我已经跟学生约好了,这两节课要举行演讲活动。娃娃们准备了好几周,都眼巴巴地盼着呢……”
我只能强忍着眼泪,送她去学校。
我曾经跟她开玩笑:“将来你的墓志铭,或许可以这样写——这里长眠着一位爱上课的老师!”
她听后哈哈大笑:“还是你懂我!”
我怎么能不懂她呢?
这些年来,她把自己活得像一束光——有她在的地方,学生的心都是亮堂堂的。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买来的早餐塞给家境贫寒的孩子,轻声叮嘱:“你正在长身体,营养一定要跟上。”她会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利用课余时间四处奔波联络,累到虚脱也不歇脚。她会自掏腰包买奖品,一次次鼓励那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执着地想要复燃他们心中快要熄灭的梦想火苗……
我问过她:“这么辛苦,值吗?”她笑着回答:“当孩子们围着我,亲昵地喊一声‘香妈’的时候,所有的累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
2017年是高老师最后一次担任高三班主任。那时,她的身体已不再如从前那般强健,难以支撑
高强度的工作,可她仍毅然决然地坚持:要把这批从高一开始接手的学生,稳稳护送至高考的“战场”。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支持,家里人甚至强烈要求她辞职。而她说服所有人只用了一句话:“我不想这届孩子将来怨我,把他们扔到了半路上!”
就是那一年,高老师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坚持写下当天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的日记。从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6月7日,近三百天里,她没有一天懈怠。常常凌晨一两点,备完课、改完作业,她又急忙打开电脑,一字一句记录当天的点滴。一年下来,她足足写了三十多万字的《高三教师日记》。这本书感动了无数人——有教育系统的同行,有普通读者,还有她的学生与家长。每个人都从那三十多万杜鹃啼血般的文字里,读到了一位女老师对学生母亲般的关爱,读懂了一位普通教师对教育“九死不悔”的热爱与执着。
因为这束光,我才猛然觉察到自己从前的狭隘与无知:原来“好好教书”不等于“好老师”,学生考出好成绩也不等于“成功的教育”。
高老师给我的教育寄语,我至今铭记于心:“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中华民族三百年。”曾几何时,我觉得这句话过于浮夸,认为我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怎堪承载民族百年复兴的重任?可如今,我恍然大悟,深切读懂了这句话的真谛,并决定竭尽全力、矢志不渝地去践行它。
我从未当面称呼过高凤香老师为“师父”,但在我心底,她永远是那位恩重如山的“大先生”,更是我人生路上永恒追寻的那束璀璨光芒!
与其说我们是好友,倒不如说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她犹如一束璀璨的光芒,照亮并绘就了自己的教育之路。而我,则是一名虔诚的追光者,始终紧随那束光,不敢有丝毫懈怠。
如今,我已经是一名有着二十三年教龄的教师了。回顾自己从初出茅庐的青涩,到如今从容立于讲台前的笃定,一路走来,帮助我完成蜕变的人,正是高老师。
很多年前,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仅仅是“好好教书”。我竭尽所能,将从各类参考书中汲取的知识“兜售”给学生。我以为,只要认真教书就是好老师,尤其在获评省级教学能手之后,我心中更添了些许骄傲,觉得自己做得还算不错。
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高凤香老师。彼时,她在全区教育系统里已经颇负盛名,其授课之精彩,早已为众人所知。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她从地区讲台走向全省乃至全国。
高老师极爱上课,那种热爱是深入骨髓的“不能自拔”。有一次,她腰疼得厉害,仍挣扎着要爬起来去学校上课。我又急又气,忍不住冲她吼道:“命和课,哪个更重要?”她拉着我的手,轻声说:“我知道你是担心我,但我已经跟学生约好了,这两节课要举行演讲活动。娃娃们准备了好几周,都眼巴巴地盼着呢……”
我只能强忍着眼泪,送她去学校。
我曾经跟她开玩笑:“将来你的墓志铭,或许可以这样写——这里长眠着一位爱上课的老师!”
她听后哈哈大笑:“还是你懂我!”
我怎么能不懂她呢?
这些年来,她把自己活得像一束光——有她在的地方,学生的心都是亮堂堂的。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买来的早餐塞给家境贫寒的孩子,轻声叮嘱:“你正在长身体,营养一定要跟上。”她会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利用课余时间四处奔波联络,累到虚脱也不歇脚。她会自掏腰包买奖品,一次次鼓励那些自暴自弃的学生,执着地想要复燃他们心中快要熄灭的梦想火苗……
我问过她:“这么辛苦,值吗?”她笑着回答:“当孩子们围着我,亲昵地喊一声‘香妈’的时候,所有的累好像一下子就消失了!”
2017年是高老师最后一次担任高三班主任。那时,她的身体已不再如从前那般强健,难以支撑
高强度的工作,可她仍毅然决然地坚持:要把这批从高一开始接手的学生,稳稳护送至高考的“战场”。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支持,家里人甚至强烈要求她辞职。而她说服所有人只用了一句话:“我不想这届孩子将来怨我,把他们扔到了半路上!”
就是那一年,高老师白天上课,晚上还要坚持写下当天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的日记。从2017年9月1日,到2018年6月7日,近三百天里,她没有一天懈怠。常常凌晨一两点,备完课、改完作业,她又急忙打开电脑,一字一句记录当天的点滴。一年下来,她足足写了三十多万字的《高三教师日记》。这本书感动了无数人——有教育系统的同行,有普通读者,还有她的学生与家长。每个人都从那三十多万杜鹃啼血般的文字里,读到了一位女老师对学生母亲般的关爱,读懂了一位普通教师对教育“九死不悔”的热爱与执着。
因为这束光,我才猛然觉察到自己从前的狭隘与无知:原来“好好教书”不等于“好老师”,学生考出好成绩也不等于“成功的教育”。
高老师给我的教育寄语,我至今铭记于心:“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中华民族三百年。”曾几何时,我觉得这句话过于浮夸,认为我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怎堪承载民族百年复兴的重任?可如今,我恍然大悟,深切读懂了这句话的真谛,并决定竭尽全力、矢志不渝地去践行它。
我从未当面称呼过高凤香老师为“师父”,但在我心底,她永远是那位恩重如山的“大先生”,更是我人生路上永恒追寻的那束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