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礼物
□朱明坤
字数:1034
2025-09-10
版名:以爱育人 以文化人
教师节前夕的一个傍晚,我批改完试卷,夕阳斜照进办公室。门被轻轻推开,门卫师傅捧着个快递包裹说:“朱老师,您的快递。”
我看了看寄件人,是罗实,那个总在作文里写“想给沙漠写情书”的男生。十几年了,我眼前立刻浮现他伏在课桌上写诗的模样。他的校服袖口总是沾着墨水,像不经意晕开的朵朵蓝云。
那年教《离骚》,他忽然举手问:“老师,屈原的香草美人能在戈壁滩生长吗?”全班静默。我却在他灼灼的目光里,看见少年特有的执拗。“能!”我指着窗外雨后初霁的天空说,“只要心中有绿洲,何处不能滋兰树蕙。”他若有所思地坐下,在课本扉页写下“大漠香草录”几个字。
高考前他拿来志愿表,第一栏填着“草业科学”。“老师,我去种草了!”我怔了怔,递去珍藏的《荒漠植物图鉴》,说:“带着这个,记得继续写诗啊!”他郑重接过,深深鞠躬,背影消失在爬满紫藤萝的长廊。
此刻我拆开包裹,一袋沙土倾泻而出,在案几上堆成微型沙丘。附信龙飞凤舞——“您说心有绿洲处处蕙,学生幸不辱命。罗实敬上。”
沙粒间竟真的夹杂着干枯的草穗。视频邀请的铃声突然响起,屏幕那端的男子眉目深邃,肤色是被风沙打磨后的古铜色。“朱老师,”他笑得眼尾漾起波纹,“认得出这是哪儿吗?”
镜头缓缓旋转,无垠金沙中,梭梭与沙棘错落生长,如点点翡翠镶嵌在金色的冠冕上。“这是您当年划出的重点,‘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声音裹着西北的风声,“我们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了十几公里草方格。”
几个年轻人闯入镜头举着测量仪喊道:“罗工!新培育的甘草成活率破纪录了!!”他转身笑斥:“小声点儿,我老师听课呢!”复又赧然挠头,“都是母校的师弟师妹,来实践的。”
晚风拂过案头的沙粒,簌簌如翻书声。我忽然想起毕业纪念册上他的留言:“我要让《楚辞》里的江蓠辟芷,开遍瀚海戈壁。”原来有些诗,真的要用一生来注解。
手机振动着弹出照片,试验田里立着木牌,赫然刻着《离骚》中的一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定位显示:河西走廊北麓,北纬39°。
“朱老师,”新消息闪烁,“中秋后苜蓿开花,紫色花海接天连地。您来看吗?”
我笑了笑,回复了一句,便拈起一撮沙土撒进砚台,磨墨铺纸,写下《九章·思美人》首句。墨香混着沙尘气息,在暮色中氤氲成奇异的芬芳。
华灯初上时,那袋沙土在教案旁静默如一部合上的书。它比任何满分作文都珍贵,这是一个少年用二十年光阴,写给文学最深情的批注。
窗外新月如钩,恰似当年他作文本上未写完的逗号。或许所有的教育最终都要等待这样一粒沙,等待它穿越岁月长河,在某个平凡的黄昏,带回整个春天的回音。
我看了看寄件人,是罗实,那个总在作文里写“想给沙漠写情书”的男生。十几年了,我眼前立刻浮现他伏在课桌上写诗的模样。他的校服袖口总是沾着墨水,像不经意晕开的朵朵蓝云。
那年教《离骚》,他忽然举手问:“老师,屈原的香草美人能在戈壁滩生长吗?”全班静默。我却在他灼灼的目光里,看见少年特有的执拗。“能!”我指着窗外雨后初霁的天空说,“只要心中有绿洲,何处不能滋兰树蕙。”他若有所思地坐下,在课本扉页写下“大漠香草录”几个字。
高考前他拿来志愿表,第一栏填着“草业科学”。“老师,我去种草了!”我怔了怔,递去珍藏的《荒漠植物图鉴》,说:“带着这个,记得继续写诗啊!”他郑重接过,深深鞠躬,背影消失在爬满紫藤萝的长廊。
此刻我拆开包裹,一袋沙土倾泻而出,在案几上堆成微型沙丘。附信龙飞凤舞——“您说心有绿洲处处蕙,学生幸不辱命。罗实敬上。”
沙粒间竟真的夹杂着干枯的草穗。视频邀请的铃声突然响起,屏幕那端的男子眉目深邃,肤色是被风沙打磨后的古铜色。“朱老师,”他笑得眼尾漾起波纹,“认得出这是哪儿吗?”
镜头缓缓旋转,无垠金沙中,梭梭与沙棘错落生长,如点点翡翠镶嵌在金色的冠冕上。“这是您当年划出的重点,‘虽九死其犹未悔’。”他的声音裹着西北的风声,“我们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建了十几公里草方格。”
几个年轻人闯入镜头举着测量仪喊道:“罗工!新培育的甘草成活率破纪录了!!”他转身笑斥:“小声点儿,我老师听课呢!”复又赧然挠头,“都是母校的师弟师妹,来实践的。”
晚风拂过案头的沙粒,簌簌如翻书声。我忽然想起毕业纪念册上他的留言:“我要让《楚辞》里的江蓠辟芷,开遍瀚海戈壁。”原来有些诗,真的要用一生来注解。
手机振动着弹出照片,试验田里立着木牌,赫然刻着《离骚》中的一句——“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定位显示:河西走廊北麓,北纬39°。
“朱老师,”新消息闪烁,“中秋后苜蓿开花,紫色花海接天连地。您来看吗?”
我笑了笑,回复了一句,便拈起一撮沙土撒进砚台,磨墨铺纸,写下《九章·思美人》首句。墨香混着沙尘气息,在暮色中氤氲成奇异的芬芳。
华灯初上时,那袋沙土在教案旁静默如一部合上的书。它比任何满分作文都珍贵,这是一个少年用二十年光阴,写给文学最深情的批注。
窗外新月如钩,恰似当年他作文本上未写完的逗号。或许所有的教育最终都要等待这样一粒沙,等待它穿越岁月长河,在某个平凡的黄昏,带回整个春天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