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温宏社
研为教用 知行合一
字数:1279
2025-09-10
版名:心怀家国 志在育才

在高校,科研与教学常被比作“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然而真正能够实现二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师,为数不多。温宏社教授正是这样一位践行者。从教三十余年来,他始终秉持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科研的最终价值,应当体现在课堂实效和学生成长中。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研为教用,知行合一”的真谛。
潜心科研:深耕学术,自我锤炼
温宏社始终将提升学术素养视为教师立身之本。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之余,他坚持投入科研,在外语教学与翻译研究领域不断深耕。无数个深夜和假期,他埋首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跟踪国际前沿动态;为了一个研究数据,他反复推敲论证,设计严谨的研究方案;为了将实践问题转化为理论课题,他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这份“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最终结出硕果: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实现了学院在该领域高层次科研项目零的突破。此外,他还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2部,发表论文20余篇,逐步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学术研究为他的教学反哺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问题导向:源于教学,归于教学
温宏社的研究始终紧扣教学实际。当他发现学生在学术写作中普遍存在困难,便将其确定为研究方向,系统分析问题症结、探索语篇特征与写作规律。他并未将成果停留于纸面,而是把研究成果有机融入《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课程设计中,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最实用的学术规范和方法。他编写的教材和撰写的论文,也皆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真正实现了“教学出题、科研求解、成果反哺”的良性循环。
成果转化:以研促教,赋能育人
作为英语专业资深教师和翻译专业负责人,温宏社善于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源。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他注重将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证结论嵌入课程体系,提升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他主讲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实训》课程,也融入了其对教师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成果,着力破解师范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难题。
在指导学生过程中,温宏社凭借扎实的科研底蕴,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学科竞赛、考研深造等提供深层次、高水平的指导。他不仅传授“如何做”,更注重讲解“为何做”,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他指导的多名学生,考取国内知名高校的研究生;由他指导竞赛的学生获得了国家级、省级大奖,他对学生的指导赢得了广泛认可。
示范引领:推广理念,培育后辈
温宏社重视科研反哺教学理念的传承与辐射。他通过指导青年教师,将研究方法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的“真经”无私传授。他指导青年教师从教学中发现科研课题,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比赛和课堂设计,带动了整个团队教学科研水平不断上升,他指导的刘少杰、岳娜、刘耀等青年教师,都很快成长为学院的中坚力量。他还多次在教师培训中进行专题分享,启发众多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成长。作为理论导师,他指导的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名师高文娟、肖宜和张姣,成功获批省级教改项目,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引领作用。
温宏社以三十余年的坚守表明,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既要有深厚的学术涵养,更要具备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的能力。他让科研有了温度,让教学有了深度,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专家型教师”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