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景会霞

用四“为”点亮心灯

字数:1399 2025-09-10 版名:躬耕教坛 立德树人

  2015年9月,刚刚获得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的景会霞被杨凌示范区教育局委以重任,成为“杨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承担起全区名师孵化、教研教学改革实践、辐射带动乡村教育振兴的任务。
  扎根基层,创新有为
  早在2012年,景会霞就获得了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面对不断有人抛来的高薪许诺,她毅然选择扎根杨陵,坚守乡村教育初心。多年来,她一直承担陕西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高中春笋班英语教学工作,班级成绩在全区名列第一;在23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她成绩突出,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被评为杨陵区“师德标兵”“卓越教师”,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高考先进个人”。
  在教学创新方面,她带领团队成员坚持不断探索,优化学校“英语小班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部推出“英语新闻播报课堂小剧场”活动;在高中部成立英语骨干攻关小组,解决分层教学难点;大胆推行主备式集体备课;创立春笋班英语阅读资源库。这些创新举措,让学生的英语素养水平不断提高,也让高中英语组获评杨凌示范区优质学科基地。
  立己达人,奋发作为
  从2012年到2025年,景会霞主持完成了6项省级课题,以身作则,不断推动教科研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担当学校教研教学与培养新人的重任。
  “新火”映“老枝”,爱心化春风。2017年,景会霞团队为学校赢得“陕西省校本研修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快速焕发生机,教研氛围愈加浓厚。今年杨凌名师工作室成立刚好10年,可以说时间见证了团队的坚守,诠释了“匠心、传承、博爱”的工作理念,浸润了他们扎根一线的教育情怀。
  点亮心灯,智慧善为
  教学创新的蓬勃生机,离不开“新老接力”的传递,景会霞知道教师平均年龄51岁的学校迫切需要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她没有用生硬的量化指标约束队员,而是着力打造“传帮带,青蓝相辉映”的团队文化,帮助每个成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当年那个坐在工作室一角一脸青涩的罗苗老师,已经成长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主持完成了多个省市级课题。如今她的送教足迹已经从杨陵到神木,指导的青年教师遍布全省多个县区。
  曾经总爱在工作室讨论问题的青年教师何米娜,也已成长为陕西省教学新秀。她把从工作室学来的敬业钻研精神投诸教育教学,获得了陕西省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育人之行,同舟共济。10年时间,杨凌名师工作室不忘学校培育新人的使命,团队成员争做新老帮扶的“同行人”,彼此点亮心灯,智慧接力,绽放耀眼光芒。
   坚守初心,博爱广为
  10年来,杨凌名师工作室多次代表学校走出校门,担负起省级示范校的团队引领和帮扶工作。
  自2015年起,景会霞带领团队成员多次送教帮扶周至县第五中学,他们还在杨陵高级中学、杨陵区第四初级中学等学校多次开展同课异构和示范课教学活动,为杨凌示范区的教育均衡发展和乡村教育振兴积极贡献力量。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被评为陕西省示范化高中,杨凌名师工作室成员承担起了部属附中对口支援帮扶的任务。景会霞2018年10月送教帮扶宁强县天津高级中学,詹燕、宁丽萍、何米娜等多名团队骨干成员奔赴青海爱心帮教。2021年11月,学校领导与工作室成员还远赴西藏阿里地区送教,并捐赠工作室精心挑选的图书,得到阿里师生的赞扬。
  10年时间,团队累计开展帮扶送教活动30多次,将博爱的教育承诺送至省内外,充分践行了名师工作室的辐射示范引领作用,也成为杨凌示范区教育领域的一张名片。
  用匠心雕琢课堂,用传承接续薪火,用博爱照亮前路。杨凌名师工作室用10年的坚守,兑现了“匠心、传承、博爱”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