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是提升学风的有力抓手

□李 臣

字数:1494 2025-09-07 版名:知行
  学校每学期都要举办“年级管理流动现场会”,参会人员覆盖各校区、各年级所有业务管理干部,包含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核心骨干。采用“现场观摩+即时问询+经验介绍”等多元形式,搭建起校域内管理经验互鉴的平台。参会人员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为原则,“望闻问切”、见贤思齐,这种培训学习方式,省时省力、亲切可感、易于借鉴。
  在近期的参观学习活动中,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校区七年级展示的“课堂笔记”尤为引人关注。该校为千余名学生都配备了语、数、英三科专属课堂笔记。翻开后,只见书写工整,且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清清楚楚,还有许多思维导图,这绝对是非一日之功的“硬实力”。
   宣传发动“拨弦定调”
  新生入校后,年级组决定以课堂笔记为抓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印发《课堂笔记应知应会手册》,利用军训、班会、年级会宣传课堂笔记的好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学生逐渐明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记课堂笔记习惯的养成,绝非一句话的豪言壮语,需要持续推动,需要慢慢来,下功夫,习惯成自然。
  让学生初步懂得,课堂只有45分钟,老师讲授的内容那么多,想全都记住,除了用脑子记住以外,课堂笔记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学生边听课边思考边记笔记,只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集中注意力,增强听课效果。
  让学生慢慢知道,课堂笔记要记老师讲的新内容、易错点、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及对自己有启迪的知识;要记老师着重强调的重点、难点及预习时搞不懂的内容。
  耐心细致“授之以渔”
  学会记课堂笔记绝非易事,需要科学的方法。教师为学生详解“笔记三字诀”:
  “简”——用关键词、短句,别当“抄写员”;
  “明”——直击核心,标记重点、难点、易错点,让复习有的放矢;
  “图”——鼓励画流程图、标个小符号、贴个示意图,让思维“看得见”。
  教师还经常“立标示范”。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比如,教师在教室里轻轻踱步,翻看学生的笔记本,发现记得精要清晰的,便当众点赞——那学生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难道不比任何说教都管用吗?偶尔年级里组织个“最美笔记”小展览,或是比比谁坚持记笔记最久,各班竟悄然掀起一股“笔记风”。
  学生真正尝到了甜头,那一页页累积的文字与符号,是自己勤奋思考的勋章,那分踏实的成就感,成了坚持记笔记最好的动力。
  课堂笔记注意事项
  有人说:所有未经理解的笔记都是垃圾。课堂笔记不是把老师讲的话全记下来,详尽无遗等于不记,而是将其精要记录下来。真正有效的课堂笔记,应是学生基于理解的“精要提炼”:在倾听与思考中,主动筛选核心知识点、关键逻辑链与重要方法,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重组、梳理,形成逻辑清晰的内容框架。这样的笔记能在课后复习时发挥关键作用。
  记笔记可以用符号、箭头、字母、缩写等个性化标记,只要自己看得懂即可。切忌只顾记录忘了听讲,紧跟教师讲课思路、专心致志听讲才是学好的关键,只有对教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了、理解了,才是有效的学习。
  整理笔记“锦上添花”
  在课堂上,为了跟得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多数学生笔记记得较快,难免有缺漏和笔误,所以课后要趁热打铁,对照书本,及时回忆有关信息,对笔记出现的各类问题加以整理、归纳和补充,使之成为课本知识和教师讲课内容的浓缩与深化。
  整理课堂笔记的过程是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系统复习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学习习惯,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同时,整理课堂笔记是记忆的扩展和延伸,便于以后复习查找内容出处。
  加里宁曾说:“一切都应该好好地记录下来,以便一旦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应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多种多样,各学科方法不尽相同,需要教师慢慢引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让他们的学习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