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的领导讲好历史故事
—— 一个宁静小镇的故事
字数:2068
2025-09-07
版名:教育理论
□任航飞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发生在略阳县徐家坪的街口伏击战的学习,理解长征的艰辛,明白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学生分析宝成铁路修建的史料,了解宝成铁路的重要性和修建的艰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带领人民重建家园的经过,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不同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将历史课本的内容与徐家坪小镇的历史相结合,并呈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命运改变的关键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徐家坪的航拍照片。
师:我们的家乡徐家坪,是一个宁静却不平凡的小镇,在它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片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进脚下的徐家坪小镇。
二、新课讲授
街口伏击解燃眉
——讲述党的长征故事展示诗歌《七律·长征》。
师:你知道长征中军队的组成以及长征的背景吗?
展示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红二方面军行军线路,分析并讲述当时红二方面军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北上。再补充街口伏击战的背景以及经过,让学生理解街口伏击战后缴获的物资对于长征中红军的重要性,并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保留了红军的基干力量,散播了革命的种子,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宝成铁路破蜀道难
——讲述党的建设故事
展示1956年《人民画报》关于宝成铁路接轨通车的报道和2023年《人民铁道》关于铁路风情小镇徐家坪的报道。
师:徐家坪这个铁路小镇和宝成铁路的关系是怎样的?
展示材料:宝成铁路坡度大、隧道多。其中,宝鸡站至江油站段几乎全部处于山区,由宝鸡出发后需要跨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工程相当艰巨。宝成铁路需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单填土石方就有6000多万立方米,按高长宽各1米算,土方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宝成铁路修建过程中,仅宝鸡至广元344.8公里的线路上,就有3800多人因修路、守路而牺牲。
师:请大家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为什么宝成铁路修建如此困难,并了解这条铁路的前世今生。
小结:自1958年至今,宝成铁路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克服了“蜀道难”的难题,并且自主研发出新型列车,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对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延伸材料:1958年,中国铁道部动用了宝贵的外汇紧急向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订购了一批电力机车应急。
1971年,再度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订购了专为宝成铁路设计的6G型电力机车。
1975年,宝成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机车运营。自此,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1980年后,随着中国“韶山”系列电力机车技术的成熟,宝成铁路本土机车占比迅速上升。到1995年,从法国订购的电力机车全部退役。
灾后重建迎新生
——讲述党的抗震救灾故事
师:你知道5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今年是全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
展示汶川地震中略阳县受灾的史料数据和房屋坍塌的照片。
讲述2008年5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亲临略阳灾区,在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村察看灾情,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形。
师:时隔多年,今日的徐家坪有哪些新变化?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资料进行讨论。
展示今日徐家坪的新变化,包括数据报道和新农村建设照片。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后依旧心系徐家坪百姓,多次关怀乡亲们的生活生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地震灾害的影响,并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灾后重建、人民安居乐业的伟大壮举。
三、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长征、建设、抗震救灾中分别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课堂总结:在长征中,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希望;在建设中,党的领导是摆脱工业落后的方向;在抗震救灾中,党的领导是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决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点评
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思政要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寓论断于叙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历史过程的讲述之中,发挥以史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其内容重点集中体现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等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任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进行设计的,他充分利用徐家坪的历史发展进程,以街口伏击战讲述党的长征故事,以宝成铁路破蜀道难讲述党的建设故事,以灾后重建迎新生讲述党的抗震救灾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展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使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力量,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作为历史学科课程思政,任老师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鲜活的史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变迁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密不可分,进而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点评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洪琪)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发生在略阳县徐家坪的街口伏击战的学习,理解长征的艰辛,明白长征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2.学生分析宝成铁路修建的史料,了解宝成铁路的重要性和修建的艰辛。(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了解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带领人民重建家园的经过,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不同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将历史课本的内容与徐家坪小镇的历史相结合,并呈现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中国命运改变的关键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徐家坪的航拍照片。
师:我们的家乡徐家坪,是一个宁静却不平凡的小镇,在它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值得骄傲的片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走进脚下的徐家坪小镇。
二、新课讲授
街口伏击解燃眉
——讲述党的长征故事展示诗歌《七律·长征》。
师:你知道长征中军队的组成以及长征的背景吗?
展示红军长征示意图,引导学生从中找出红二方面军行军线路,分析并讲述当时红二方面军的任务是掩护红军主力北上。再补充街口伏击战的背景以及经过,让学生理解街口伏击战后缴获的物资对于长征中红军的重要性,并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保留了红军的基干力量,散播了革命的种子,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宝成铁路破蜀道难
——讲述党的建设故事
展示1956年《人民画报》关于宝成铁路接轨通车的报道和2023年《人民铁道》关于铁路风情小镇徐家坪的报道。
师:徐家坪这个铁路小镇和宝成铁路的关系是怎样的?
展示材料:宝成铁路坡度大、隧道多。其中,宝鸡站至江油站段几乎全部处于山区,由宝鸡出发后需要跨越秦岭、巴山和剑门山,地势险要,工程相当艰巨。宝成铁路需打穿上百座大山,填平数以百计的深谷,单填土石方就有6000多万立方米,按高长宽各1米算,土方可绕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在宝成铁路修建过程中,仅宝鸡至广元344.8公里的线路上,就有3800多人因修路、守路而牺牲。
师:请大家阅读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为什么宝成铁路修建如此困难,并了解这条铁路的前世今生。
小结:自1958年至今,宝成铁路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克服了“蜀道难”的难题,并且自主研发出新型列车,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对新中国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延伸材料:1958年,中国铁道部动用了宝贵的外汇紧急向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订购了一批电力机车应急。
1971年,再度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订购了专为宝成铁路设计的6G型电力机车。
1975年,宝成铁路全线实现电气化机车运营。自此,宝成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1980年后,随着中国“韶山”系列电力机车技术的成熟,宝成铁路本土机车占比迅速上升。到1995年,从法国订购的电力机车全部退役。
灾后重建迎新生
——讲述党的抗震救灾故事
师:你知道5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今年是全国第17个防灾减灾日)
展示汶川地震中略阳县受灾的史料数据和房屋坍塌的照片。
讲述2008年5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亲临略阳灾区,在略阳县徐家坪镇徐家坪村察看灾情,慰问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情形。
师:时隔多年,今日的徐家坪有哪些新变化?请同学们根据下面的资料进行讨论。
展示今日徐家坪的新变化,包括数据报道和新农村建设照片。
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后依旧心系徐家坪百姓,多次关怀乡亲们的生活生产。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地震灾害的影响,并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了灾后重建、人民安居乐业的伟大壮举。
三、课堂小结
师:请同学们回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长征、建设、抗震救灾中分别起到了怎样重要的作用?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课堂总结:在长征中,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希望;在建设中,党的领导是摆脱工业落后的方向;在抗震救灾中,党的领导是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决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点评
义务教育历史学科思政要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寓论断于叙事,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入历史过程的讲述之中,发挥以史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其内容重点集中体现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等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任老师的这节课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进行设计的,他充分利用徐家坪的历史发展进程,以街口伏击战讲述党的长征故事,以宝成铁路破蜀道难讲述党的建设故事,以灾后重建迎新生讲述党的抗震救灾故事,创设历史情境,展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与现代化发展,使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力量,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作为历史学科课程思政,任老师充分发挥地域资源的教育价值,通过鲜活的史料,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变迁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密不可分,进而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是密不可分、紧密相连的,从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道路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点评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