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 王秀兰

字数:1383 2025-09-07 版名:教育理论
  习作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习作能力是学生增强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础。从实际教学看,当前普遍存在小学生对习作缺乏兴趣、习作技巧和能力亟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围绕如何激发小学生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技巧、提升习作能力等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培养习作兴趣,激发习作热情
  1.创设情境,激发习作欲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来创设情境。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美丽的山川、壮观的瀑布等自然景观,配合舒缓的音乐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习作热情。
  2.游戏化教学,提高习作积极性。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感受到语文习作的魅力。游戏化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习作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3.鼓励自由表达,培养创新思维。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表达环境,不过分限制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自由表达,学生在习作中不断探索、创新,为习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提高观察能力,注重素材积累
  1.培养观察习惯。首先,引导学生从无意识观察转变为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设定某个明确的观察主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由于观察主体的限定,学生能集中注意力,更深入地观察。其次,让学生进行对比观察,从而能更敏锐地发现事物的特点,培养观察的细致性和准确性。
  2.将观察内容转化为习作素材。首先,让学生根据主题,筛选出相关的观察内容,舍弃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其次,让学生对筛选后的内容进行加工和提炼,利用学习过的修辞手法,将观察到的细节描绘出来。最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进一步提升将观察内容转化为习作素材的能力。
  三、加强课外阅读,注重词句积累
  1.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材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题材的书籍供其阅读。绘本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读物,如《小王子》《小猫钓鱼》等,生动有趣的画面和简单易懂的故事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随着年级的升高,可引入童话、寓言故事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如喜欢冒险的学生可读《鲁滨孙漂流记》,喜欢动物的学生可读《动物世界》。教师要通过精心选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课外阅读材料,让他们在阅读中进行语言积累,提升写作能力。
  2.增加阅读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理解力和思维能力,进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当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含义,独立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时,就能为习作和口语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3.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方面责任重大。教师可依托课文适当挖掘,开展同类文本阅读实践活动,开展群文阅读实践,让学生从拓展阅读中汲取营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证阅读的持续性和系统性。家长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海洋中畅游,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伴侣,为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教师要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并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语言素材,最终实现学生愿意写、敢于写、乐于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湖北省汉川市仙女山街道办事处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