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教师开学焦虑也需正视
□张立美
字数:1239
2025-09-03
版名:声音
秋季学期即将开学,社交平台上出现了一批讲述自己“开学焦虑情绪”的帖子。这些帖子并非来自学生,而来自教师。他们各自讲述着自己的焦虑情绪,其中多数出现失眠现象,并称自己梦见了开学后的工作情景。还有少数老师声称,自己的过度焦虑影响到了日常生活。(8月28日《羊城晚报》)
临近开学,中小学生出现“开学综合征”,已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一些年轻教师也陷入开学焦虑,不少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这是“矫情”。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拥有寒暑假——带薪休假,这份职业足以让人羡慕。更有甚者,部分地方的教育局和学校因担心教师晒暑假生活引发公众不满,竟要求教师不要在朋友圈发布旅游照片。
从年轻教师在网上分享的开学焦虑案例来看,这种情绪绝非“抗压能力弱”的矫情抱怨,而是他们在职业初期,因多重角色叠加与现实压力交织,最终爆发的心理反应。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师除了承担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外,还需应对大量非教学任务,同时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班级事务、协调家校关系等。而年轻教师往往缺乏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的成熟经验,这些压力层层叠加,常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尽管教师常被认为是“铁饭碗”,有寒暑假加持,工作“轻松”,但现实中,一线教师薪资水平不高,社会地位也有所下滑,与之相对的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始终居高不下。对教师职业的“理想化想象”与现实工作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尤其近年来,受生源减少影响,中小学教师面临分流的不确定性——此前山东临沂部分小学教师转岗教高中、江西省永新县乡村小学教师被调整至乡村初中任教的新闻,就引发广泛关注。
心理学中有观点认为:“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信号。”年轻教师产生开学焦虑,恰恰折射出他们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问题。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针对全国2万多名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有一半教师受焦虑情绪困扰,其中四成多为轻度焦虑风险,中度、重度焦虑风险者占7.8%;同时,超两成教师存在工作倦怠,3.5%的教师存在严重倦怠。这显然不是“小问题”,而是亟须正视的教育行业隐患。若对此忽视甚至视而不见,无异于透支教育事业的长远活力,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一旦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陷入情绪不稳定、过度焦虑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其日常生活,更会直接波及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管理效果,进而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年轻教师可能滋生职业倦怠——轻则导致教师队伍人才流失,重则甚至可能引发轻生等极端悲剧。
面对年轻教师的开学焦虑,我们应当像对待学生的“开学综合征”那样,多一分理解、体谅与呵护,正视这一现象。缓解焦虑不能仅靠年轻教师自我调节,更需要多方合力,为教师群体(尤其是年轻教师)搭建坚实的“心理防护网”。一方面,教育局与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开学前,组织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尤其要为存在开学焦虑的年轻教师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另一方面,需切实为教师减轻工作负担,减少非教学任务,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核心工作中。
临近开学,中小学生出现“开学综合征”,已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而一些年轻教师也陷入开学焦虑,不少人难以理解,甚至觉得这是“矫情”。因为在很多人眼里,教师拥有寒暑假——带薪休假,这份职业足以让人羡慕。更有甚者,部分地方的教育局和学校因担心教师晒暑假生活引发公众不满,竟要求教师不要在朋友圈发布旅游照片。
从年轻教师在网上分享的开学焦虑案例来看,这种情绪绝非“抗压能力弱”的矫情抱怨,而是他们在职业初期,因多重角色叠加与现实压力交织,最终爆发的心理反应。一方面,当前中小学教师除了承担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外,还需应对大量非教学任务,同时要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班级事务、协调家校关系等。而年轻教师往往缺乏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的成熟经验,这些压力层层叠加,常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尽管教师常被认为是“铁饭碗”,有寒暑假加持,工作“轻松”,但现实中,一线教师薪资水平不高,社会地位也有所下滑,与之相对的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始终居高不下。对教师职业的“理想化想象”与现实工作的复杂性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尤其近年来,受生源减少影响,中小学教师面临分流的不确定性——此前山东临沂部分小学教师转岗教高中、江西省永新县乡村小学教师被调整至乡村初中任教的新闻,就引发广泛关注。
心理学中有观点认为:“情绪不是敌人,而是信号。”年轻教师产生开学焦虑,恰恰折射出他们心理健康层面存在的问题。202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针对全国2万多名教师的调研结果显示:有一半教师受焦虑情绪困扰,其中四成多为轻度焦虑风险,中度、重度焦虑风险者占7.8%;同时,超两成教师存在工作倦怠,3.5%的教师存在严重倦怠。这显然不是“小问题”,而是亟须正视的教育行业隐患。若对此忽视甚至视而不见,无异于透支教育事业的长远活力,后果不堪设想。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管理者。一旦教师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陷入情绪不稳定、过度焦虑的状态,不仅会影响其日常生活,更会直接波及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管理效果,进而对学生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更严重的是,长此以往,年轻教师可能滋生职业倦怠——轻则导致教师队伍人才流失,重则甚至可能引发轻生等极端悲剧。
面对年轻教师的开学焦虑,我们应当像对待学生的“开学综合征”那样,多一分理解、体谅与呵护,正视这一现象。缓解焦虑不能仅靠年轻教师自我调节,更需要多方合力,为教师群体(尤其是年轻教师)搭建坚实的“心理防护网”。一方面,教育局与学校应在学期结束前、开学前,组织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尤其要为存在开学焦虑的年轻教师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帮助他们疏导情绪;另一方面,需切实为教师减轻工作负担,减少非教学任务,让教师回归“教书育人”的本位,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核心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