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在美术作品中的民族精神
——观《抗战铸伟魂·信念耀千秋》抗战主题美术作品展
字数:1198
2025-09-03
版名:文苑
□王阿丽
走进江苏省美术馆大厅,我立刻被悬挂着的巨幅海报吸引。红黑相间的底色中,一名战士架起机关枪猛烈扫射,另一名战士奋力投掷手榴弹,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海报上印有“《抗战铸伟魂·信念耀千秋》——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美术作品展”等信息。
进入美术馆1号展厅,空中悬挂着的关于战争的透明图片与红褐色展墙上一幅幅美术作品形成空间上的融合,把观展者一下子拽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80余件抗战主题美术作品,分为“苦难·动员”“抵抗·军民”“胜利·丰碑”三个单元展出,用国画、油画和版画等艺术形式,勾勒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奋斗历程。
第一单元“苦难·动员”由21幅作品组成,多维度描绘了民族觉醒的图景。刻刀和画笔将人物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山河残貌尽收眼底。在王国斌先生的国画《南京大屠杀》前,我驻足良久。画面上,趾高气昂的日本兵手持屠刀,立于城墙下,被五花大绑的百姓或站或蹲,神态各异,有憎恨,有恐惧,有痛苦,他们身后是堆积成山的尸体。画面中百姓上衣的色彩皆以灰白色呈现,而一位戴着黑色瓜皮帽、着黑色上衣者很是显眼,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影片《南京照相馆》中的汉奸汪广海。
李晓东先生的油画《东北抗联》带我们走进第二单元“抵抗·军民”,在暴风雪中作战的战士神情专注,目光坚定。高鸣先生的国画《1937.07.07》让我印象深刻,在纷飞的战火中,卢沟桥上的石狮在流泪,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侵略者的暴行击不垮中华儿女的抗战斗志。张树云先生的版画《上前线》令我动容,“到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背着枪、举着刀的战士目光坚定,浩浩荡荡的队伍密不透风,表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彦涵先生的版画《奋勇突击》前,一位父亲对他六七岁的儿子讲着画面的内容:“你看,这名战士手上举的是枪,他用枪托砸向敌人,他旁边的这名战士举起刺刀扑向敌人,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你用一 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他们。”男孩抓了抓头发,想了想说:“英勇无畏?”“对,这幅画表现的就是抗战士兵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小男孩举起右手,模仿起画里举枪士兵的动作,这位父亲随即用手机拍下了一张人画同框的照片。
在第三单元“胜利·丰碑”中,位居首幅的是芦芒先生1941 年创作的版画《大地回春》。画面上,一名战士牵着小女孩的手欢快地奔跑在田野上,拴在树桩上的马儿悠闲自得,笔触饱满生动,线条遒劲蓬勃,表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在刘铁华先生创作的版画《抗战捷报》中,战士们奔走相告,或就地阅读报纸,或倚树交谈,生动的画面,浓黑粗犷的线条,表现了抗战胜利时人们的喜悦,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80多幅美术作品,艺术家们以强劲有力的笔法、浓淡相宜的色彩、疏密有致的刻痕,定格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场景和百姓生活状况,生动再现了团结抗战的烽火岁月,让我们在墨香、色彩、刀锋中再一次感受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
走进江苏省美术馆大厅,我立刻被悬挂着的巨幅海报吸引。红黑相间的底色中,一名战士架起机关枪猛烈扫射,另一名战士奋力投掷手榴弹,强烈的色彩对比极具视觉冲击力。海报上印有“《抗战铸伟魂·信念耀千秋》——江苏省美术馆典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主题美术作品展”等信息。
进入美术馆1号展厅,空中悬挂着的关于战争的透明图片与红褐色展墙上一幅幅美术作品形成空间上的融合,把观展者一下子拽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80余件抗战主题美术作品,分为“苦难·动员”“抵抗·军民”“胜利·丰碑”三个单元展出,用国画、油画和版画等艺术形式,勾勒了从九一八事变爆发至1945年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奋斗历程。
第一单元“苦难·动员”由21幅作品组成,多维度描绘了民族觉醒的图景。刻刀和画笔将人物的神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山河残貌尽收眼底。在王国斌先生的国画《南京大屠杀》前,我驻足良久。画面上,趾高气昂的日本兵手持屠刀,立于城墙下,被五花大绑的百姓或站或蹲,神态各异,有憎恨,有恐惧,有痛苦,他们身后是堆积成山的尸体。画面中百姓上衣的色彩皆以灰白色呈现,而一位戴着黑色瓜皮帽、着黑色上衣者很是显眼,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影片《南京照相馆》中的汉奸汪广海。
李晓东先生的油画《东北抗联》带我们走进第二单元“抵抗·军民”,在暴风雪中作战的战士神情专注,目光坚定。高鸣先生的国画《1937.07.07》让我印象深刻,在纷飞的战火中,卢沟桥上的石狮在流泪,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侵略者的暴行击不垮中华儿女的抗战斗志。张树云先生的版画《上前线》令我动容,“到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背着枪、举着刀的战士目光坚定,浩浩荡荡的队伍密不透风,表现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彦涵先生的版画《奋勇突击》前,一位父亲对他六七岁的儿子讲着画面的内容:“你看,这名战士手上举的是枪,他用枪托砸向敌人,他旁边的这名战士举起刺刀扑向敌人,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你用一 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他们。”男孩抓了抓头发,想了想说:“英勇无畏?”“对,这幅画表现的就是抗战士兵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小男孩举起右手,模仿起画里举枪士兵的动作,这位父亲随即用手机拍下了一张人画同框的照片。
在第三单元“胜利·丰碑”中,位居首幅的是芦芒先生1941 年创作的版画《大地回春》。画面上,一名战士牵着小女孩的手欢快地奔跑在田野上,拴在树桩上的马儿悠闲自得,笔触饱满生动,线条遒劲蓬勃,表现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在刘铁华先生创作的版画《抗战捷报》中,战士们奔走相告,或就地阅读报纸,或倚树交谈,生动的画面,浓黑粗犷的线条,表现了抗战胜利时人们的喜悦,带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80多幅美术作品,艺术家们以强劲有力的笔法、浓淡相宜的色彩、疏密有致的刻痕,定格了一个又一个战争场景和百姓生活状况,生动再现了团结抗战的烽火岁月,让我们在墨香、色彩、刀锋中再一次感受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