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延安精神丰富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内涵

□任长安

字数:1481 2025-08-31 版名:知行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培育和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把延安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
  以思想性为引领,筑牢信仰之基
  思想性是思政课的灵魂,以思想性为引领,就是要在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把延安精神融入思政课堂,为学生成长提供精神指引,有利于筑牢青少年信仰之基。如在“星火燎原”党史故事宣讲中,带领学生学习《论持久战》的诞生背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内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错误思潮。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从战略层面驳斥了这两种观点,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种在苦难中坚守理想、于逆境中追逐希望的精神,永远是激励我们心怀信念、砥砺前行的灯塔。讲好延安故事,有利于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思潮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以理论性为支撑,培育科学思维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坚守理论性是思政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内在要求。以理论性为支撑,就是在思政课教学中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认知框架。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教学中,通过学习《论持久战》时代背景和科学论断,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才会产生“真理的力量”,延安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延安故事学习与理论研读相结合,有助于帮助青少年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育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世界的科学思维,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针对性为导向,回应成长需求
  针对性是思政课的现实抓手,以针对性为导向,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以“成长的我”为原点,以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为基础,遵循育人规律、回应成长需求、实现个体健康成长。延安精神蕴含的核心价值与学生成长息息相关。在“增强生命韧性”教学中,针对学生遇到挫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的问题,开展“学习延安精神,勇当小小奋斗者”主题分享与辩论。以“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为教学案例,在当时极端困难条件下,八路军战士响应“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克服重重困难把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在此背景下,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从南泥湾精神中应该学什么”,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韧的意志品质。这种以针对性为导向的教学,能够让延安精神走进学生内心,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把延安精神融入中小学思政课,以思想性筑牢信仰之基,以理论性培育科学思维,以针对性回应成长需求,能够构建起更具活力和实效的思政课育人新格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让延安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实现教学相长,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照亮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