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前大班“免保育教育费”有效落地
□许朝军
字数:1077
2025-08-27
版名:声音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8月7日,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的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1200万人左右(以下简称为“学前免费”)。
“学前免费”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对于1200多万幼儿园大班儿童家庭而言,是看得见的利好与实惠。“学前免费”今年秋季将从大班幼儿开始实施,减免政策和账目虽清晰易算,但在落地过程中,却远非“一免了之”那么简单。
当前,不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除公民办园选择外,按月托育与按期托育模式并存。且公办园、民办园及城乡幼儿园之间存在显著园际差异:因特色保育、办园水平、办园质量等不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若简单“一免了之”,不仅会削弱政策的惠民善意,还可能导致部分幼儿园出现“先提标准再享免费”“重生源规模轻办园质量”等畸形现象。
“学前免费”不能止于简单减免,需结合实际精准推进。首先要“算好账”:依据办园水平、办园质量核算现有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核准收费标准,同时明确按月托育、中途转园等特殊情况的保教成本核算规则。尤其针对民办幼儿园,核定标准后需实行“一费制”,严禁以“特色课程”“特色服务”等名义搭车收费或代收费用。后续公办园参照此标准落实免费补助,民办园则在参照标准减免费用后,由家长承担剩余部分。
其次要鼓励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当前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呈现多元特点,“选择合适且保教有特色的幼儿园”仍是多数家庭的核心考量。幼儿园唯有契合家长需求,才能获得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因此,特色化办园注定是免费政策背景下幼儿园的核心发展方向。“学前免费”的惠民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家庭减负,更在于通过政策引导,督促幼儿园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各地需紧扣“科学定位、依规育人”要求,围绕学龄前儿童语言习惯培养、生活常识启蒙、特色食育、身心综合发育等核心目标,明确保教特色定位,打造专属特色课程与服务;同时要遵循保教规律与儿童成长发育规律,在保教途径、方式、办园方向、培育重点等方面,实现多元高质量发展。
“学前免费”的政策善意,还需靠精准监督筑牢保障防线。需围绕“规范办园行为、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全过程监管”三大核心,强化幼儿园日常管理监督。对未达到普及普惠优质标准、办园不规范、保教质量差、家长与社会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关停取缔,杜绝“不合格幼儿园借免费政策生存”的畸形情况。同时,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幼儿园,需依法从严追责,确保学前教育领域安全、健康、良性发展,为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免费”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对于1200多万幼儿园大班儿童家庭而言,是看得见的利好与实惠。“学前免费”今年秋季将从大班幼儿开始实施,减免政策和账目虽清晰易算,但在落地过程中,却远非“一免了之”那么简单。
当前,不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日益多元,除公民办园选择外,按月托育与按期托育模式并存。且公办园、民办园及城乡幼儿园之间存在显著园际差异:因特色保育、办园水平、办园质量等不同,收费标准参差不齐。若简单“一免了之”,不仅会削弱政策的惠民善意,还可能导致部分幼儿园出现“先提标准再享免费”“重生源规模轻办园质量”等畸形现象。
“学前免费”不能止于简单减免,需结合实际精准推进。首先要“算好账”:依据办园水平、办园质量核算现有公、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成本,核准收费标准,同时明确按月托育、中途转园等特殊情况的保教成本核算规则。尤其针对民办幼儿园,核定标准后需实行“一费制”,严禁以“特色课程”“特色服务”等名义搭车收费或代收费用。后续公办园参照此标准落实免费补助,民办园则在参照标准减免费用后,由家长承担剩余部分。
其次要鼓励特色化、高质量发展。当前家庭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呈现多元特点,“选择合适且保教有特色的幼儿园”仍是多数家庭的核心考量。幼儿园唯有契合家长需求,才能获得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因此,特色化办园注定是免费政策背景下幼儿园的核心发展方向。“学前免费”的惠民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家庭减负,更在于通过政策引导,督促幼儿园提升质量、打造特色,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各地需紧扣“科学定位、依规育人”要求,围绕学龄前儿童语言习惯培养、生活常识启蒙、特色食育、身心综合发育等核心目标,明确保教特色定位,打造专属特色课程与服务;同时要遵循保教规律与儿童成长发育规律,在保教途径、方式、办园方向、培育重点等方面,实现多元高质量发展。
“学前免费”的政策善意,还需靠精准监督筑牢保障防线。需围绕“规范办园行为、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完善全过程监管”三大核心,强化幼儿园日常管理监督。对未达到普及普惠优质标准、办园不规范、保教质量差、家长与社会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坚决予以关停取缔,杜绝“不合格幼儿园借免费政策生存”的畸形情况。同时,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幼儿园,需依法从严追责,确保学前教育领域安全、健康、良性发展,为儿童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