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应对人口变局?

□关育兵

字数:1227 2025-08-27 版名:声音
  近日,山东临沂部分区县安排小学教师跨学段任教高中的消息引发热议。持有高中教师资格证的小学、初中教师,或因高中入学人口激增而被调往高中任教。一面是教师对收入减少、压力增大的担忧,另一面是教学模式差异带来的现实挑战,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当前教育资源配置的难题,更暴露出人口波动下教育系统面临的深层困境。( 8月22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

  小学教师教高中,表面上看是师资配置的灵活调整,实则存在诸多不合理性。小学教育注重课堂组织、行为习惯培养和兴趣激发,而高中教育则强调学科知识的深度、广度与应试能力,二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截然不同。由于教学模式存在的显著差异,长期在低学段教学的教师,其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应对高考的经验,都可能难以满足高中教学需求。更不必说,岗位转换给教师带来的职业焦虑与适应压力——有教师直言“一想就很绝望”。
  然而,这一看似“荒诞”的安排,背后却是教育系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生育政策变化带来的学段人口剧烈波动。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生育高峰,将于2032年转化为高中入学人口高峰,而当前的小学却面临生源减少的局面。这种“峰谷交替”的人口波动,使得按静态规模配置的教育资源左支右绌:高中急需扩容增师,小学却可能出现师资过剩。临沂的“教师跨学段流动”,正是这种困境下的无奈之举。
  教育作为百年大计,本应具有稳定性和前瞻性,但人口的剧烈波动却让其陷入被动应对的窘境。要破解这一难题,不能再依赖临时性的“拆东墙补西墙”,而需要建立更具弹性、前瞻性的教育资源动态调整机制。
  首先,应建立师资“蓄水池”制度,推进教师跨学段培养储备。鼓励教师在获取教师资格证时跨学段认证,并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跨校听课等方式,使部分教师具备跨学段教学的能力。这样,一旦出现学段人口波动,可快速激活储备师资,减少临时调岗的适应成本。
  其次,创新编制管理机制,实现教师资源的区域统筹。当前教师编制往往绑定于特定学校、固定学段,难以灵活调配。可探索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将教师编制收归区县统一管理,根据各学段学生数量变化动态调整各校师资配备,使教师资源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优化流动。
  再次,加强人口预测与教育规划联动。教育部门应与统计、公安等部门建立人口数据共享机制,精准预测各学段未来入学人口变化趋势,提前规划师资培养、学校建设等资源配套。例如,根据出生人口数据,提前5至10年预测师资需求,指导师范院校制定招生培养计划。
  最后,探索小班化、个性化教学改革。在生源减少的学段(如当前的小学阶段),可顺势推行小班化教学,提高教育质量,而非简单削减师资。这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律,也能为未来人口回升预留弹性空间。
  教育关乎国家未来,师资配置更是教育质量的核心保障。面对人口波动带来的挑战,我们不能满足于临时性的应对措施,而应致力于构建更具韧性、前瞻性的教育生态系统。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无论人口潮汐如何起伏,每一代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而稳定的教育。这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