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行岁月岁月自成花

——读梁新会散文集《风动一庭花》

字数:1260 2025-08-27 版名:悦读

   □张彦梅
  梁新会的散文集《风动一庭花》书名极富诗情,未展书页,便使人感受到了自然之美和生命的律动。
  这本散文集共有三辑,分别是“一方水土”“高山流水”“临水照花”。读梁新会的散文有种漫步在蜿蜒清幽的小径上,通向世外桃源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是因为她的笔触细腻,还因为她用质朴的语言记录的自然山水之美、人情风俗之美、读书新见之美,构筑了新的生命体验。
  我们常说故土难离。写故土,也就是写乡愁。有很多作家在抒写乡愁,为什么我们总是百读不厌?因为我们喜欢看作者的成长细节,在这些细节里感受“故土”独特的风俗与人情。
  梁新会通过《核桃树,秋千架》《涝池大槐树石碾》《母亲是人间的佛》等多篇文章回望和叙述了自己的少年时期。在这些故事里,梁新会是懂事的、敏感的。
  由于父亲在外工作,母亲要下地干活,七岁的梁新会学着洗锅刷碗、烧火扫地,去村外的涝池给弟弟洗尿布。因无意间踩坏了刚碾压过的打麦场而遭到大人的训斥,她跑回家中,委屈地号啕大哭。读到此处,一个泪眼汪汪的小姑娘仿佛出现在眼前。
  本书关于童年故事的叙述细腻生动,展示出地域文化和时代风貌。在《麦黄杏熟了》中,梁新会的父亲归家,带回许多好吃的,她的好友水红和毛虎悄悄跟来了,两个人像两条大馋虫一样贴在门框两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好吃的。她本能地用身子挡住了他们贪婪的目光。奶奶给了水红和毛虎一人一颗糖,他俩依旧不挪窝儿。爸爸递给他们饼干,他俩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可还是不走。梁新会拿起竹竿敲打几下杏树,杏子噼里啪啦落下来,像下了一阵杏雨。水红和毛虎争着捡拾杏子,直到把身上所有的口袋都装得鼓鼓囊囊,才心满意足地走了。
  在《麦换西瓜》中,收麦后梁新会和小伙伴们比赛看谁捡的麦穗多,却不慎被麦茬划伤了脚腕。她在伤口上撒了点“面面土”,第二天又活蹦乱跳地下地了。捡来的麦穗被母亲晾在屋檐下,晾干后装进蛇皮袋子用来换零嘴吃。当“麦换西瓜”的吆喝声在村巷里响起时,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刻来了。那甜滋滋的西瓜是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的物质奖励,也是对她努力劳动的回报。
  “临水照花”一辑是梁新会对《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点评。她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楼女子的命运和情感。在她的解读中,林黛玉不再只是多愁善感的女子,而是有着独立思想和追求的女性;薛宝钗也不再只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她的无奈和悲哀让人同情。这些点评,让我对《红楼梦》这部经典作品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看到了梁新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她通过对红楼女子的分析,探讨了女性的命运、爱情、婚姻等问题,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风动一庭花》是一本真诚、温暖的书。梁新会用她的文字,让我们看到了生活中的美好。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正如著名作家王宗仁评价的那样:“梁新会的散文纯粹自然、情真意切。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有当下有传统,如山涧小溪,汩汩然流动,偶或化作一潭,或清浅,或深沉,但皆清澈,皆真诚。”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被书中的文字打动,也被她对生活的热爱感染。我想,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它能让我们在别人的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