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宝行动中觅家国情怀

—— 观电视剧《护宝寻踪》

字数:1300 2025-08-27 版名:悦读

  □李风玲
  六月中旬,电视剧《护宝寻踪》完美收官。这是近年来少见的关于文物保护的电视剧,不仅揭露了盗墓和文物贩卖的罪恶链条,还进行了一次文物知识普及,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电视剧《护宝寻踪》以真实的文保案件为蓝本,讲述了陕西西安白鹿原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即剧中化名秦川尹村大墓(汉太宗兹陵)的发现过程。在剧中,以昝茂昌教授为首的第一代和以方堃、雒青、郭士林为代表的第二代考古人,为古墓发掘、文物保护,奉献了青春甚至生命(昝茂昌教授在追踪盗墓者的过程中受伤去世)。昝老师的学生方堃在研究生毕业后毅然放弃大城市研究所的工作,自愿到偏远的榆塞考察古长城,因为那里有昝老师没有完成的考古遗愿;雒青也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秦川继续考察和发掘文物;郭士林在市文物研究所工作,早早娶妻,盼望生子,希望能做成个大项目早日升职。无论他们怀着怎样的愿望,对于文物的保护和热爱之心始终如一。为了守护尹村大墓,方堃被打伤,差点留下后遗症;雒青放弃了马上就要出成果的吕氏大墓发掘,把项目交给他人,自己专注于尹村大墓的发掘;郭士林也暂时告别了小家庭,一心扑到尹村大墓发掘工作中。他们是文物工作者的代表,丰厚的学识和深沉的爱国之心令人钦佩。
  除了专业的文物工作者外,还有一批非专业的文物保护者,他们就是村子里的文保员及父老乡亲。其中文保员严守村令人印象深刻。他胡子拉碴、头发凌乱,生活潦草却心无旁骛地守护着尹村大墓。他带着一条叫“黑嘴”的狗,住在田野中的一间泥屋子里。他晚上巡逻,白天就训练黑嘴:“对,只要有坏人,就这样扑上去!”夜里只要听见动静,他必定立即出动。那唯恐盗墓者得逞的急切神情,充满了对国家宝物的忠诚守护和执着热爱之情。还有村长齐有粮和他的女儿齐小满,亦是文物保护者的代表。每次考古队进村,他们都热情接待。在考古队的带动和引导下,齐小满还成了考古队的技工,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他们都是普通的村民,都有着真挚的爱国之心。
  在《护宝寻踪》中有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群体,那就是盗墓者和文物贩卖者。盗墓者以穆见晖为首,他文质彬彬,对文物有一眼辨真伪的能力,但并未将这种本事用于正途,而是肆无忌惮地干着违法的勾当。还有明德博物馆馆长赵佑林,明面上是经营有道的赫赫儒商,暗地里是伪装极深的文物贩卖者。为了让这些犯罪分子伏法,齐大仓等公安局文物缉查队队员始终坚持追踪。他们摸排走访,和文物工作者以及村里的父老乡亲并肩作战,最终搜集到了有力罪证,将所有盗墓者和文物贩卖者一网打尽。
  在故事的结尾,考古工作者方堃面对即将被捕的贼首穆见晖慷慨陈词,让观众心潮澎湃。他说:“我们用探铲考证历史,你们拿探铲把完整的中华文化弄得面目全非、千疮百孔。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青灯黄卷,小心翼翼地求索,苦心孤诣地探索,为啥?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中华历史的千年轴线,不能有半点马虎!”是啊,考古可以让一个民族的文明变得更清晰,可以补足史料典籍中那些缺失的记载,它把历史的每一个脚印拼凑复原,把中华文化发展的全貌展示给全世界。所谓“叩坤补史”,就是考古的意义,也是我们从《护宝寻踪》里觅得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