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充分激活“学”

——读《教学的模样》

字数:1405 2025-08-27 版名:悦读

  □向 琪
  研读郭华教授的《教学的模样》一书后,我深受启发。这不仅是一部教学理论的探索之作,也是指导一线教师实践、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指南。作为教师,我们在认识、对待“教”与“学”上,要让“教”充分激活“学”。
  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内在动力
  郭华教授的书中有一个重要理念:教学的核心在于“学”,“学”的主体是学生。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理念,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发展规律展开。新课程方案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要让学生“乐于提问,敢于质疑”,通过真实情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成长。
   回归教育本真,追求知识真谛
  “本真”是教育的灵魂,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回归知识的本质,注重对真理的探寻。我从郭华教授的理念中悟出,教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模仿上。
  在追求“本真”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实验、调查等多种方式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与价值。
   适应变化,灵活应对
  郭华教授在书中提醒我们,“教”与“学”要在真实情境中动态生成。她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动态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展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节奏。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
  拓宽视野,促进发展
  “多元”是现代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多元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郭华教授在书中多次提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资源,设计跨学科学习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拓宽视野、增长见识、锤炼品质。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体育精神等,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重结果,提升质量
  “实效”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终标准。郭华教授在书中强调,教学不仅要关注过程和方法,还要关注结果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需要制订明确、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信息。通过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优化教学。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不断提升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
  《教学的模样》一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教学的图景,也提供了实现这一图景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做到以生为本、回归本真、动态发展、多元把握,并注重实效,让“教”充分激活“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