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
□汪蔚红
字数:1271
2025-08-27
版名:成长
9月的风裹着洁白的玉兰花瓣掠过教学楼,我在个训室门口第一次见到洁。个头不高的她躲在父亲身后,低着头,手紧紧地攥成拳头,校服领口泛着油光。她父亲搓着沾满泥点的手说:“老师,她犯病时会打头,您多担待……”话音未落,洁突然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双手如雨点般快速地朝自己的头击打。
我本能地蹲下身,用手抓住她乱挥的手臂,顺势把她拉进个训室。这是间特殊的教室:墙面贴着柔软的防撞垫,课桌上摆着情绪调节转盘,角落的“冷静角”挂着重力毯。当洁第三次用手击打自己额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抽屉里的星星灯。
灯亮的瞬间,洁的动作顿了顿。她瞪大眼睛,凝视着那些流动的光斑,手指渐渐松开,指甲在掌心里留下月牙形的红痕。我趁机把她揽进铺着薰衣草香枕的软垫中,像哄受惊的雏鸟般哼起了童谣。这是特教老师的必修课:在情绪风暴中,要成为孩子抓得住的锚。
那天下午,我在评估表上写下:洁,16岁,中度情绪障碍,伴随自残行为,语言表达能力滞后同龄人三年。单亲家庭,母亲去世后由务农的父亲抚养,长期缺乏女性照料者,衣服尺码不合,卫生习惯不良——这些细节在培智学校,每一处都藏着需要破译的密码。
第一次情绪爆发后的第三天,我从家里带来两套粉色的棉质内衣。在更衣室温暖的灯光下,洁盯着我手中的衣物,像只受惊的小鹿般定在原地。我轻声说道:“等你愿意的时候,我们再换,好吗?”
改变发生在那个飘雨的午后。洁正在手工课上把黏土捏成歪扭的人形,突然尖叫着摔在地上。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抱住她,而是举起写有“冷静”的视觉提示牌——这是我们上周刚学的情绪管理符号。奇迹般地,洁盯着那个蓝色的提示牌,拳头慢慢松开。当我递上印着小熊图案的减压球时,她第一次说了“谢……谢”。
梅雨季来临时,洁的课桌上多了个透明收纳盒,里面整齐地码着代币卡片——这是我们约定的奖励机制:按时穿衣得红花,控制情绪得星星,集齐十张可以兑换去校园小花园的机会。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次感觉统合训练。当我第一次给她做脱敏按摩时,这个向来抗拒肢体接触的孩子,突然把脸埋进我的怀里说:“香香的像妈妈……”我僵在原地,任她攥着我的衣角,听着她渐渐平稳的呼吸,忽然明白了特教老师的使命:有时候,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那些破碎星星的临时轨道,引领着他们走向光明。
在深秋的运动会上,洁第一次完整参与“障碍跑”项目。她在跑道上奔跑,每绕过一个标志桶就会抬头看我——那里有我举着的“加油”手牌。当她冲过终点时,张开手臂主动抱住了我。
现在的洁会在晨读后主动整理教室的情绪卡片,会在发作前指着“冷静角”发出含混的音节。在她的作文本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像棉花糖。”每当我翻开那页,就能看见背面贴着的小画:两个牵着手的人,其中一个的头发是用金粉涂的——那是她心中的我。
教学楼前的玉兰花又开了,洁站在花树下,发间别着我送的玉兰花发卡。她仰头望着枝头的白花,嘴角扬起淡淡的笑——这是我见过最动人的画面,就像那些曾被风雨打折的枝丫,在园丁耐心地修剪与呵护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我知道,在洁的世界里,成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生命对爱的应答,如同玉兰花开,或许无声,却足够震撼。
我本能地蹲下身,用手抓住她乱挥的手臂,顺势把她拉进个训室。这是间特殊的教室:墙面贴着柔软的防撞垫,课桌上摆着情绪调节转盘,角落的“冷静角”挂着重力毯。当洁第三次用手击打自己额头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抽屉里的星星灯。
灯亮的瞬间,洁的动作顿了顿。她瞪大眼睛,凝视着那些流动的光斑,手指渐渐松开,指甲在掌心里留下月牙形的红痕。我趁机把她揽进铺着薰衣草香枕的软垫中,像哄受惊的雏鸟般哼起了童谣。这是特教老师的必修课:在情绪风暴中,要成为孩子抓得住的锚。
那天下午,我在评估表上写下:洁,16岁,中度情绪障碍,伴随自残行为,语言表达能力滞后同龄人三年。单亲家庭,母亲去世后由务农的父亲抚养,长期缺乏女性照料者,衣服尺码不合,卫生习惯不良——这些细节在培智学校,每一处都藏着需要破译的密码。
第一次情绪爆发后的第三天,我从家里带来两套粉色的棉质内衣。在更衣室温暖的灯光下,洁盯着我手中的衣物,像只受惊的小鹿般定在原地。我轻声说道:“等你愿意的时候,我们再换,好吗?”
改变发生在那个飘雨的午后。洁正在手工课上把黏土捏成歪扭的人形,突然尖叫着摔在地上。这一次,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抱住她,而是举起写有“冷静”的视觉提示牌——这是我们上周刚学的情绪管理符号。奇迹般地,洁盯着那个蓝色的提示牌,拳头慢慢松开。当我递上印着小熊图案的减压球时,她第一次说了“谢……谢”。
梅雨季来临时,洁的课桌上多了个透明收纳盒,里面整齐地码着代币卡片——这是我们约定的奖励机制:按时穿衣得红花,控制情绪得星星,集齐十张可以兑换去校园小花园的机会。
最让我感动的是那次感觉统合训练。当我第一次给她做脱敏按摩时,这个向来抗拒肢体接触的孩子,突然把脸埋进我的怀里说:“香香的像妈妈……”我僵在原地,任她攥着我的衣角,听着她渐渐平稳的呼吸,忽然明白了特教老师的使命:有时候,我们不仅是老师,更是那些破碎星星的临时轨道,引领着他们走向光明。
在深秋的运动会上,洁第一次完整参与“障碍跑”项目。她在跑道上奔跑,每绕过一个标志桶就会抬头看我——那里有我举着的“加油”手牌。当她冲过终点时,张开手臂主动抱住了我。
现在的洁会在晨读后主动整理教室的情绪卡片,会在发作前指着“冷静角”发出含混的音节。在她的作文本上,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像棉花糖。”每当我翻开那页,就能看见背面贴着的小画:两个牵着手的人,其中一个的头发是用金粉涂的——那是她心中的我。
教学楼前的玉兰花又开了,洁站在花树下,发间别着我送的玉兰花发卡。她仰头望着枝头的白花,嘴角扬起淡淡的笑——这是我见过最动人的画面,就像那些曾被风雨打折的枝丫,在园丁耐心地修剪与呵护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我知道,在洁的世界里,成长从来不是直线上升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生命对爱的应答,如同玉兰花开,或许无声,却足够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