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何 捷

字数:1920 2025-08-24 版名:知行

  在开学季,教师照例会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也会照本宣科地告知他们:本学期要学什么,应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标等。阐述之后,总少不了一番鼓励。“告知”“要求”“鼓励”,似乎我们做到了这三样,学生就会按照我们的期许,顺利抵达目标。
  其实,我们也发现,随着假期结束,学生返校上课,很多时候学生的激情不高,学习态度调整缓慢,学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老样子,学习的效果并不会因为开学而有大幅度提升。满怀希望地开学,如果开局没有计划好,则很快会陷入平庸的结局。
  不妨想一想:酷爱游戏的小朋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优秀的学习者。首先,他会为玩游戏做足准备,例如事先做好作业,或者不管不顾,排除一切干扰,为玩游戏腾出时间;其次,他会有充分的练习,而且参与时,自觉自愿,当然这也取决于游戏本身的吸引力;最后,玩游戏的效果非常好,总会得到实惠——不断晋级,不断提升,让他获得满足感。为什么我们的学习不能像玩游戏一样?为什么我们总是告诫学生要如何做,而没有启发学生像在游戏过程中那样,实现自我调节,为自己的进步负责呢?
  以“玩游戏”做比喻,也许会触怒一些对游戏天然厌烦的教师。我们依然可以追问一下: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已经具备的调节能力得到释放和转移呢?教师在盲目迁怒之余,是否可以想到解决方案?
  在美国教师艾米·S.高默·埃里克森和帕特里夏·M.努南合作的《自我调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75个教学活动》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观点:“自我调节是学生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堂内外拥有自主权。”书中提及的自我调节能力,与新课标所倡导的核心素养是一致的。自我调节就是学生的自制力,是一种在元认知监控下的,对自己的行为、决定负责,理解自己设定的目标,管理自己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效能,对自己进行规划以达到目标的综合能力。这样的能力、素养,难道不是学习的结果,不是教育应赋予学生的吗?同时,这样的能力与素养,可以从课内迁移至课外,转化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如果说,真正的“开学第一课”是有计划、有内容、有目标的话,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力,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应该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共同课题。
  开学初正是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最佳时机。该如何做呢?以下4个步骤供大家参考。
   步骤1:开学初应让学生制订好学习目标
  目标就是方向,犹如大海行船中的导航。以语文学科为例,开学第一节语文课,不要着急讲课,可以通过翻阅整本书,让学生知道本学期要学几个单元,要学哪些课文,要了解哪些内容,要达成哪些目标。对学习目标的明确,并将目标与自己接下来制订的计划匹配,是尤其关键的。学生学习,就像进入宝库,或去一个地方旅行。教师可以让其事先拥有一张“地图”,做好一定的规划。定好目标是让学生对自己负责的首因。
  步骤2:开学初应让学生主动梳理干扰因素
  同样在一个班级里学习,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习效果不佳,而有的学生却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一致的前提下,很自然想到这与学生的家庭教育、习惯养成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影响自己无法控制的关键要素,记住方法予以监控和改进。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遭遇的干扰因素也不同。梳理干扰因素,可以让学生借助表格建档。教师当堂指导学生罗列条目,促进其自我反思和监控。当学生梳理干扰因素,订好计划,自我调节能力也就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与提升。
   步骤3:开学初应让学生制订进阶计划
  除了在起步阶段有一定的规划,还应让学生在开学初就认识到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长期规划。例如语文学科,按照新课标需要实行任务群学习,提倡单元统整式学习,提倡项目化学习等。学生对学习应该有一个较长期的准备,并且在过程中,有分阶段提升的计划。教师可以在开学初指导学生合理计划,充分预估困难,在不同阶段完成不同的提升,并在规定时间内,对完成的内容进行反馈、展示、分享。用相对长的时间,提示学生完成自我调节,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是开学需要考虑的。
  步骤4:开学初应让学生主动设置评估标准
  让学生完成自我调节,对自己的学习负责,需要让学生自己设计评估的标准。例如如果未曾做到,累计多少次,应对自己实施告诫;又如完成任务,顺利进阶,自己可以获得何种奖励等。这样的评价标准,可以由学生本人设计,向父母汇报,和老师共享,和同学形成学习小组,进行相互监督。
  借助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如打卡群、小程序、AI等,实现更为便捷和严格的过程监控,及时反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完成以上4个步骤,开启进步之路,并不是遥不可及。最为关键的操作技巧就是从开学初就予以重视。
  和一线教师分享这样的文章,意图正在于此。让每一年的开学都精彩,让每一次的开始都有效,学习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开启中不断迈向高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