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魏 佳
字数:1478
2025-08-24
版名:教育理论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些都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明确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指在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它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也是教学内容的灵魂。例如,在《正比例函数》一课学习中,学生需学会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建立正比例函数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此过程涉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选择合适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和验证结果的数学建模思想等。运用正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课堂教学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由于课后练习时间的压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珍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其既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好的导入设计应当具备情境性、启发性和关联性三个特征。情境性是指导入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启发性是指导入要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关联性是指导入要与新知识建立有机联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问题驱动、信息技术辅助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做中学”“悟中学”。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软件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优化练习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原则,每道练习题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或能力进行巩固;其次是层次性原则,练习要有梯度,从基础到提高再到拓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再次是多样性原则,练习形式要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计算题、证明题,又有开放题、探究题、实践题等;最后是即时性原则,练习要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评价方式也要相应改变,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不仅要看学生做对了没有,更要看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创新。
三、拓展课后思考是关键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少作业总量,但绝非意味着降低作业教育价值,相反要通过设计高质量作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开放性作业作为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具有答案不唯一、解法多样化、思维发散性等特点,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鼓励其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能真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以提升其数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并非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满智慧与美感的知识体系。这种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与学习观,激发数学学习内在动力,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持续保持学习进取的态度,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并总结出真正契合学生个体发展特征与需求的高效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一、明确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指在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和解决的问题。它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也是教学内容的灵魂。例如,在《正比例函数》一课学习中,学生需学会识别实际问题中的正比例关系、建立正比例函数模型并运用模型解决问题,此过程涉及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选择合适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解释和验证结果的数学建模思想等。运用正比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课堂教学策略
在“双减”背景下,由于课后练习时间的压缩,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珍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使其既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好的导入设计应当具备情境性、启发性和关联性三个特征。情境性是指导入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启发性是指导入要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关联性是指导入要与新知识建立有机联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问题驱动、信息技术辅助等。这些方法的共同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探索空间,让他们在“做中学”“悟中学”。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软件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视化,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练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优化练习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针对性原则,每道练习题都要有明确的训练目标,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或能力进行巩固;其次是层次性原则,练习要有梯度,从基础到提高再到拓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再次是多样性原则,练习形式要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计算题、证明题,又有开放题、探究题、实践题等;最后是即时性原则,练习要及时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评价方式也要相应改变,从只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不仅要看学生做对了没有,更要看他们的思维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恰当、是否有创新。
三、拓展课后思考是关键
“双减”政策明确要求减少作业总量,但绝非意味着降低作业教育价值,相反要通过设计高质量作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与全面发展。开放性作业作为实现此目标的有效途径,具有答案不唯一、解法多样化、思维发散性等特点,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鼓励其从不同角度思考、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学生能真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融入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文化内涵以提升其数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数学并非冰冷的公式和定理,而是充满智慧与美感的知识体系。这种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与学习观,激发数学学习内在动力,开阔视野,培养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在“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持续保持学习进取的态度,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的束缚,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努力探索并总结出真正契合学生个体发展特征与需求的高效教学模式。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