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一吼惊天地

□张宏宇

字数:1256 2025-08-20 版名:文苑
  都市剧院里,当那一声秦腔如凌厉箭矢撕裂空气、冲入耳膜时,我的身体莫名一震。那高亢的旋律恰似一把刀子,毫无阻碍地刺穿了我灵魂深处的沉寂,一刹那,在我的血液中搅动起惊涛骇浪。就在那一刻,我清晰地意识到,原来在我的血脉之中,秦腔的根须始终坚韧地延伸着,从未断绝。
  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家乡的庙会。每一次热闹非凡的庙会都少不了秦腔表演。那座老戏台早已在岁月的侵蚀下显得斑驳陈旧,台柱上被岁月刻下了无数或深或浅的纹路,宛如老人额头上的沟壑。在台柱的裂缝里,几团青草倔强地探出头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老戏台生出了丝丝缕缕的胡须。
  戏台之上,演员们脸上涂满油彩,衣袍虽陈旧褪色,仍全力以赴展现着秦腔往昔的辉煌。当唱腔攀升至高亢之处,演员们脖颈上的青筋显现,就像几道暗青色的河流在皮肤上蜿蜒盘踞。而那鼓声与锣点,像突如其来的疾风暴雨。犹记得《铡美案》里的高潮 一幕,饰演包公的演员双目圆睁,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愤怒,声嘶力竭地吼出那句“王朝马汉喊一声,莫呼威往后退……”就在这时,他的嗓音好似突然被“劈”开了,犹如枯枝被风雪骤然折断,既刺耳又显得格外突兀。台下的观众不约而同倒吸一口凉气,紧接着爆发出一阵更为热烈、响亮的喝彩声!那一刻,我身体里的血液仿佛被点燃,瞬间沸腾起来。这裂帛般的声音就像一把巨斧,奋力劈开冻土,让我血脉深处一直埋藏着的秦腔种子猛地苏醒过来。原来,那不屈的魂魄,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骨血之中。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深处,我不经意间瞥见了外婆的身影。她正安静地坐在一张小木凳上,双眼微微眯起,头随着秦腔的节奏轻轻摇晃,嘴唇也在无声地翕动着,仿佛正与台上的演员一同吟唱。外婆的发髻间斜插着一枚古旧的木簪,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幽幽光泽,仿佛承载了往昔无数的记忆。我不禁忆起儿时,每当夜晚,外婆哄我入睡时,口中常哼唱起那几句秦腔:“我受苦供你把书读……”那时外婆的声音是那样温柔舒缓,与台上此刻粗犷豪放的吼声相比,竟有天壤之别。然而,它们又分明源自同一条根脉,在时间的长河两岸遥遥相望,诉说着秦腔的传承。
  在人群中,还有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格外引人注目。婴儿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氛围里睡得极为香甜,小嘴微微张开,呼吸均匀安稳。母亲则完全沉 浸在精彩的表演中,情绪随着剧情起伏,时而微微皱眉,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但她的手臂始终温柔且 稳固地环抱着孩子。那安睡的孩子,就如同一粒沉默的种子,在这喧闹的锣鼓声中悄然酣眠。也许,这热闹非凡的声浪,这温暖淳朴的人气,正是那枚种子未来破土而出、承接高亢声腔所必需的土壤与雨露。
  那一声嘶哑的吼叫,至今仍时常回响在我的脑海中。奇怪的是,它竟比我曾经听过的所有唱段更让人心动神摇、难以忘怀。它就如我血脉里一根格外醒目的红丝线,在喧嚣繁杂的现代音浪中顽强地浮现出来,精准地标记出我精神版图上那个无可替代的坐标原点。
  不知不觉间,我竟不自觉地轻轻哼唱起来。虽然唱词含混不清,调子也早已走了样,但胸中那秦腔的余响却执拗地盘旋着,仿佛是从血脉深处涌出的一股热泉,在都市林立的钢筋水泥建筑之间,固执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