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航空路
□宋婷
字数:1176
2025-08-20
版名:文苑
7月1日是航空人入职的喜庆日子。爱人提到好友的儿子大学毕业,今日也去报了到。我不禁感慨:“真好,又是三代航空人。”话音未落,泪水竟不觉盈满眼眶——我们一家三代人的航空故事也慢慢涌上心头……
1958年,父亲接到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调令,立即背上行囊启程。踩着泥浆翻涌的土路跋涉整整一日,父亲才寻到厂区接待处。他回忆说,那时胸中只激荡着拓荒建厂、支援航空的豪情,哪顾得上路途艰辛?直至暮色四合,双脚裹满泥浆,终于望见几排低矮的牛毛毡房匍匐在荒原之上,如同大地上的灰色补丁——这便是最初的厂区。
父亲和工友们戏称住处为“五风楼”。风从四面八方灌入,初到时连灶台也没有。父亲便与几位工友寻来了断砖,草草垒砌,架口黑锅,就算“厨房”了。炊烟常裹着火舌乱窜,呛得人涕泪横流。可就在这烟熏火燎的“五风楼”里,父亲他们谈论着机翼的弧线与发动机的轰鸣,灶火的微光映着年轻脸庞上纯粹的炽热——仿佛手中紧攥的不仅是图纸,更是托举民族飞向天空的希望。
岁月流转,循着父亲的足迹,我也踏上了航空之路。21世纪的一个七月,我像曾经的父亲一样,拿着毕业证乘公交车抵达了厂区。眼前的宿舍窗明几净,热水在暖气管道中汩汩涌动,楼下热水龙头里的水烫得人直跳脚。三大食堂依次排开,饭菜实惠又丰盛。父辈口中“航空报国”的滚烫誓言,变成车间里毫厘不差的刻度与振奋人心的轰鸣,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长成支撑血肉的筋骨。
外人常笑称:航空人是“献了青春献子孙”。如今,我的儿子也选择了航空专业。他驾着新能源汽车驶向了自己的梦想,我坐在副驾驶位陪他报到。厂区接待处光影交错如科技展台,我们刚站定,便有摄影师上前说:“新航空人,看这边!”儿子对着镜头利落地比出剪刀手,笑容如朝阳初绽。新人礼包沉甸甸的:崭新的工装、八件套床品、日用品,甚至还有一辆锃亮的自行车。儿子突然笑道:“妈,这车可比爸当年的‘二八大杠’轻巧多了!”在他们这代人的行囊里,“科技强国”是使命,是脚下延伸的路,更是头顶闪耀的星。
三代人,三条迥异的跑道。父亲卷着裤腿蹚过泥浆,我挤在公交车上颠簸向前,儿子驾驶着新能源汽车驶向晨曦。时光不断刷新路标,但起点那簇火种从未熄灭——从父亲在“五风楼”的烟尘中指点图纸,到我在精密车床前屏息凝神,再到儿子于实验室里调试新材料参数。航程万里,心翼始终朝着同一片长空伸展。
当父亲参与制造首架飞机时,我尚懵懂;当我参与新机研制时,儿子才蹒跚学步;如今儿子投身尖端领域,我们仰望的已非同一片云海,但报国的热血如江河奔涌,在各自的航道上激荡起同样的涛声,生生不息……
航空梦是巍巍嵯峨的群山,我们三代人正接力攀登。知不足而奋进,望山高而力行——父亲曾在牛毛毡缝隙透入的星光下摸索,我在弥漫机油味的车间里校准毫厘,儿子于实验室蓝光屏前破解未知。每一代人都在前人肩头添一块砖石,不为抵达终点,只为托举祖国的银鹰,一程比一程更稳、更高地刺破苍穹。
1958年,父亲接到支援国家“三线建设”的调令,立即背上行囊启程。踩着泥浆翻涌的土路跋涉整整一日,父亲才寻到厂区接待处。他回忆说,那时胸中只激荡着拓荒建厂、支援航空的豪情,哪顾得上路途艰辛?直至暮色四合,双脚裹满泥浆,终于望见几排低矮的牛毛毡房匍匐在荒原之上,如同大地上的灰色补丁——这便是最初的厂区。
父亲和工友们戏称住处为“五风楼”。风从四面八方灌入,初到时连灶台也没有。父亲便与几位工友寻来了断砖,草草垒砌,架口黑锅,就算“厨房”了。炊烟常裹着火舌乱窜,呛得人涕泪横流。可就在这烟熏火燎的“五风楼”里,父亲他们谈论着机翼的弧线与发动机的轰鸣,灶火的微光映着年轻脸庞上纯粹的炽热——仿佛手中紧攥的不仅是图纸,更是托举民族飞向天空的希望。
岁月流转,循着父亲的足迹,我也踏上了航空之路。21世纪的一个七月,我像曾经的父亲一样,拿着毕业证乘公交车抵达了厂区。眼前的宿舍窗明几净,热水在暖气管道中汩汩涌动,楼下热水龙头里的水烫得人直跳脚。三大食堂依次排开,饭菜实惠又丰盛。父辈口中“航空报国”的滚烫誓言,变成车间里毫厘不差的刻度与振奋人心的轰鸣,早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长成支撑血肉的筋骨。
外人常笑称:航空人是“献了青春献子孙”。如今,我的儿子也选择了航空专业。他驾着新能源汽车驶向了自己的梦想,我坐在副驾驶位陪他报到。厂区接待处光影交错如科技展台,我们刚站定,便有摄影师上前说:“新航空人,看这边!”儿子对着镜头利落地比出剪刀手,笑容如朝阳初绽。新人礼包沉甸甸的:崭新的工装、八件套床品、日用品,甚至还有一辆锃亮的自行车。儿子突然笑道:“妈,这车可比爸当年的‘二八大杠’轻巧多了!”在他们这代人的行囊里,“科技强国”是使命,是脚下延伸的路,更是头顶闪耀的星。
三代人,三条迥异的跑道。父亲卷着裤腿蹚过泥浆,我挤在公交车上颠簸向前,儿子驾驶着新能源汽车驶向晨曦。时光不断刷新路标,但起点那簇火种从未熄灭——从父亲在“五风楼”的烟尘中指点图纸,到我在精密车床前屏息凝神,再到儿子于实验室里调试新材料参数。航程万里,心翼始终朝着同一片长空伸展。
当父亲参与制造首架飞机时,我尚懵懂;当我参与新机研制时,儿子才蹒跚学步;如今儿子投身尖端领域,我们仰望的已非同一片云海,但报国的热血如江河奔涌,在各自的航道上激荡起同样的涛声,生生不息……
航空梦是巍巍嵯峨的群山,我们三代人正接力攀登。知不足而奋进,望山高而力行——父亲曾在牛毛毡缝隙透入的星光下摸索,我在弥漫机油味的车间里校准毫厘,儿子于实验室蓝光屏前破解未知。每一代人都在前人肩头添一块砖石,不为抵达终点,只为托举祖国的银鹰,一程比一程更稳、更高地刺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