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引领 取胜有道

——读《材料作文六讲》

字数:1866 2025-08-20 版名:悦读

   □高传利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新高考聚焦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背景下,高中生如何写出高质量的高考作文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由于树泉、贾耀红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25年出版的《材料作文六讲》一书,正是一部应时代之需的力作。该书基于作文教学的难点和关切点,以材料作文为研究对象,精选各类满分作文60余篇、其他一类作文80余篇,从六个角度分类讲解,为集中破解高中生作文中的困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技巧,具有可贵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说实话,讲作文的书层见叠出,浩如烟海,但让我看得下去的不多,那些范文要么空话连篇,要么结构僵化,要么语言干瘪,很难引起我的兴趣。捧读《材料作文六讲》,却让我滋生了不一样的感觉,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书中所讲的高中作文取胜之道,实乃作文提升之秘籍。
  该书的主要特色表现为有术可依,有道可循,有文可研,有例可学。
  第一,作文取胜,有术可依。术,《说文解字》释作“邑中道也”,本义是指城邑中的道路,引申为方法、策略等。该书六讲在我看来:各擅其妙,个性之美,讲的是如何呈现美文之术;准确立意,谨防脱靶,讲的是如何避免跑题之术;比喻类比,联想生发,讲的是如何准确扣题之术;角度要小,论据要凝,讲的是如何精准论证之术;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讲的是如何谋篇布局之术;放飞风筝,牵牢丝线,讲的是如何紧密联系之术。可以说,于树泉老师和他的人大附中高三语文教师团队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方法,实实在在,切实好用。比如,书中提到写不好作文是因为写作与阅读不能有效链接,打不开思路,不懂得如何“激活”与“转化”,真是一语点破梦中人,令人醍醐灌顶。
  第二,作文取胜,有道可循。术重要,道亦重要,于树泉老师显然深谙此理。在书中他苦口婆心地传授他的作文之道:要藏“妙”在心,“擅其妙”始终是决定性因素;一篇好作文最重要的标志必须是“活的作文”“生命力旺盛的作文”“活蹦乱跳的作文”;议论文的“圆合美”主要体现在立意、内容、结构三方面,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作文呈现“圆合美”,那无疑意味着一种成功;“最佳立意角度”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拥有的最富于个性化的内容及最能展示自己的才华、积淀和思考,因而最能让作文出彩的那个角度;高考满分作文的“秘诀”就是读书,读书之于写作,如同树根之于枝叶,源泉之于河流,地基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高考作文获得满分不靠运气,不凭偶然,不是侥幸,而是凭着深厚的人文根基与强大的实力支撑。简言之,该书告诉我们的是,读书是高中作文取胜的根基与内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做到有真情,有个性,有思考。
  第三,作文取胜,有文可研。作文提升的方法有很多,在于老师看来,“范文研读法”尤为关键。写作是很私人化的,老师讲得再好,如果没有个人的主动研习是不行的,所以写作的利器不是在老师知识传授中“教得”的,而是在大量读写积累中“习得”的。这一理念如一根红线贯穿全书始终。《〈红楼梦〉,“出圈”之作》《生命的养分》《高贵的高度是为他人着想》《学会取舍》《文学,需要凝视》《北京的符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一篇篇佳作,其立意的别出心裁,论据的典型恰当,论证的逻辑严密,结构的清晰严谨,语言的灵动鲜活,值得反复研读揣摩。从亮点寻觅到问题发现,学练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久久为功,成就不凡。有学生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范文反复看。确是经验之谈。
  还有一点,作文取胜,有例可学。于树泉老师引领学生创造的傲人语文成绩以及作文教学成绩,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是传奇般的存在,可望而不可即。于老师敞开心扉,倾情分享十几个写作故事,如:亲其师,信其道,与众多学生“亦师亦友亦诗友”的真情互动;因材施教,从早到晚、翻来覆去地讲着,练着,析着,辩着,写着,改着,“跑题专业户”写出满分作文;风高浪急几浮沉,在一次次的关爱与疏导中,作文频频零分者解开心结,最终考取理想大学;琴韵悠悠飘何处,在个人追梦与老师的激励下,一年6篇范文成了名副其实的“范文专业户”,最终高考作文获得满分,如愿走进了心仪已久的大学;凝视天成世称奇,一名热爱生活、勤于积累、发奋读书的学生,一步一个脚印,高考满分作文引起轰动,等等。一个个典型、真实的案例,清晰地回答了“高考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启人思考,令人动容。
  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品德高尚的人谈话。”《材料作文六讲》念的是真经,讲的是妙法,给人许多启迪,是本难得的好书。愿每一位想提升作文教学水平的教师和想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在范文引领下,浸润书香,从容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