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底色用心做教育
——记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一小学教师徐未云
字数:1349
2025-08-20
版名:教育家精神万里行

□王淑萍
从教34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第一小学教师徐未云始终坚守小学语文教学一线,以慈母般的爱心感化学生,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赞誉。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与成功。她先后获得“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特级教师”“榆林市首届好教师”等荣誉称号。
2017年,徐未云送走一届六年级毕业生后,接手了五年级九班。班里有一名叫小鑫(化名)的学生自由散漫,每天上学都迟到,上课时用衣服蒙着头睡觉,下课欺负同学,家长和老师都无能为力。
徐未云决定将“特别”的爱给予这个“特别”的孩子。每天上课前,她先帮小鑫把地上的书包拿起来放进桌斗里,再把语文书摆上课桌;下课后经常把他叫到办公室,请他帮忙整理作业、归档试卷,并及时给予鼓励。坚持了大约一个月后,小鑫开始自己摆放书本了。渐渐地,他开始主动朗读课文,偶尔也能交作业、写生字……徐未云心中倍感欣慰,她坚信:爱是治愈一切创伤的良药。她每天都细心观察,努力挖掘小鑫身上的闪光点,在班里表扬他,并奖励《爱的教育》《我在为谁读书》两本书,试图唤醒他那颗看似冷漠的心。
半年下来,小鑫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了,甚至开始主动关心他人……他的转变,让徐未云特别欣慰。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徐未云坚持每月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并给“读书之星”和进步显著的学生奖励书籍,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她深信:教育,就是爱与榜样;教育,就是静待花开的美丽。
徐未云坚持阅读《今天可以这样做教师》《做最好的老师》等教育专著,博采众长,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她勇于探索校本研修,率先进行“快乐作文教学”的尝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享受写作的乐趣。
徐未云还积极参与教研教改。2015年9月,她主持并参与的教育部中国教师科研基金重点规划课题《读书习惯的养成与写作能力的提高》顺利结题,研究成果获得了评审专家的认可,徐未云将成果在全校推广。她的讲座《引领学生走进快乐作文的殿堂》,获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在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徐未云倾囊相授,将自己在教学中积累的好经验、好方法传授给青年教师。她经常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听课评课,为他们指点迷津,助力他们成长。她还多次参加送教下乡活动,与同仁们亲切座谈,倾听他们在教学中的困惑,为他们答疑解惑。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学中,徐未云发现许多学生的问题都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她意识到,如果忽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往往收效受限。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徐未云在教学之余,毅然踏上家庭教育的学习之路。她利用假期先后赴北京、西安等地聆听数十场家庭教育讲座,并考取了“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家庭教育心理顾问”证书。徐未云首先帮助本班学生的家长走出教育误区,并在校内作了两场讲座;随后她应邀前往靖边十五小、靖边县公安局、统万路社区、靖边县图书馆等地举办公益讲座,用真诚的爱帮助众多家庭走出教育困境。她常说:“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一定要尽力发挥余热,因为家庭教育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
徐未云用爱与责任,默默践行着教师誓言。34年的讲台情缘,不变的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未来,她将继续用爱点燃更多学生的梦想,谱写立德树人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