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字数:1188 2025-08-17 版名:教育理论
  自然在善感多思的中国文人心中,从来不是简单的客观存在,而是精神的寄托,情感的慰藉,生命的滋养。姚鼐的《登泰山记》就是这样一篇经典山水游记散文,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为“自然情怀”。来自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刘曾珍、覃传金两位老师基于唤醒教育理念进行了同课异构。

  刘曾珍和覃传金两位老师围绕《登泰山记》展开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均体现了唤醒教育理念,通过情境创设、自主探究、情感体验与创新思维培养等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维活力,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激趣导入与生动情境。刘曾珍老师以季羡林的《泰山颂》导入,借助文化名人对泰山的赞颂,迅速建构起宏大的文化情境,契合泰山深厚的文化内涵。覃传金老师则通过《航拍中国》视频导入,以直观的影像资料呈现泰山的雄伟壮观,更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两位老师的情境导入都为学生搭建了快速进入文本的桥梁,为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任务驱动与基础夯实。刘曾珍老师通过“荐一段旅程,识一座名山”“寻一些细节,感别样情怀”等任务驱动式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深入文本,挖掘细节,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覃传金老师则在“读通读懂,疏通文意”环节,重视学生自主预习成果的检测,夯实基础;通过“细品精读,领会情韵”环节,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特殊之处,深入探究作者情怀,培养细读文本能力。两位老师的设计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关注自主学习与能力提升的理念。
  深度挖掘与多元体验。情感唤醒是两位老师教学设计的共同亮点。刘曾珍老师通过群文拓展研读,引导学生从不同文本的对比阅读中分析姚鼐的别样情怀与人生选择,使学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到作者高洁的情操与积极向上的精神,实现了从文本学习到精神启迪的升华。覃传金老师则通过“物我交互,情景交融”环节,让学生小组合作赏析写景片段,感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的自然情怀,理解中国文人在山水中安顿身心、滋养性灵的文学传统。
  思维拓展与表达创新。刘曾珍老师通过群文拓展研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覃传金老师通过“模仿写作,情思迁移”环节,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的平台,使其在写作过程中完成从文本学习到自我情感表达的深度唤醒。两位老师的设计都较好地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的理念。
  两位老师的设计也有一些可改进之处。在情境创设方面,可以进一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当下热点话题,引入与泰山相关的当代文化现象或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例如,可以结合现代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探索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姚鼐笔下的泰山与现代人眼中的泰山之间的联系。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两位老师可以相互借鉴,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更好地落实唤醒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情感体验、思维进阶、表达创新等多种能力拔节生长的沃土。
  (点评教师:正高级教师 石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