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 静
字数:1414
2025-08-17
版名:教育理论
阅读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条件,语文教师责无旁贷。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结合平时的实践,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树立榜样,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学生走向阅读之路的引路人。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阅读者。一个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会散发出书香气,言语间会流露出对书的喜爱,能够引领班级形成热爱阅读的氛围。每学期开始,笔者都会召开以读书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师生共同商讨班级图书角布置方案。确定方案后,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书籍将书架塞满,在书架上贴满各种有趣的装饰品,让图书角看起来既趣味十足又温馨舒适。下课时,学生们会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自己喜欢的书,时而认真阅读,时而小声谈论。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班里不爱读书的学生也会拿起书来阅读,和伙伴们一起探究神奇的文学世界。
2.强化方法指导,让阅读有章法
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阅读也不例外。在语文课堂学习之外,笔者会设计课外拓展阅读活动,精心挑选一些在内容或者结构方面与课文相似的文章,鼓励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拓展文章的阅读中,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笔者还会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让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提升阅读兴趣。
3.制订阅读计划,保障阅读效果
凡事都应该有明确的计划。笔者在开学初会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果没有详细可行的计划,读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掉队”的学生。所以,在开学初,除了列出阅读书目,笔者还会在班会上与学生共同协商,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通过阅读计划的制订,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读书进程有一个总体规划。笔者还建议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开展课堂阅读交流,让大家交流自己的读书进度、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等。例如,在进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时,大家纷纷表达了对狐狸爸爸的崇拜、喜欢之情。当然,有的学生也会对狐狸爸爸偷别人东西的做法提出质疑。笔者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判,只是引导学生讲出阅读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交流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了有效检验,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4.组织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赞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态度、写作技能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教师应举办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例如,我们学校每周都会开展不同的活动,各班级可以根据学校的大活动主题要求开展班级小活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在班内开展了“小书签展示”“我爱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交流会”“手抄报展示”等与阅读有关的展示活动,一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验收,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其阅读积极性。
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教师、家长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
1.树立榜样,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是学生最信赖的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语文教师,应该做学生走向阅读之路的引路人。要想让学生爱上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成为一名阅读者。一个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会散发出书香气,言语间会流露出对书的喜爱,能够引领班级形成热爱阅读的氛围。每学期开始,笔者都会召开以读书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师生共同商讨班级图书角布置方案。确定方案后,学生会用自己喜欢的书籍将书架塞满,在书架上贴满各种有趣的装饰品,让图书角看起来既趣味十足又温馨舒适。下课时,学生们会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自己喜欢的书,时而认真阅读,时而小声谈论。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班里不爱读书的学生也会拿起书来阅读,和伙伴们一起探究神奇的文学世界。
2.强化方法指导,让阅读有章法
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方法,阅读也不例外。在语文课堂学习之外,笔者会设计课外拓展阅读活动,精心挑选一些在内容或者结构方面与课文相似的文章,鼓励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拓展文章的阅读中,引领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笔者还会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推荐整本书阅读书目,让学生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课外阅读拓展,提升阅读兴趣。
3.制订阅读计划,保障阅读效果
凡事都应该有明确的计划。笔者在开学初会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如果没有详细可行的计划,读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掉队”的学生。所以,在开学初,除了列出阅读书目,笔者还会在班会上与学生共同协商,制订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通过阅读计划的制订,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读书进程有一个总体规划。笔者还建议学生每天至少阅读半个小时,每周抽出至少一节课的时间开展课堂阅读交流,让大家交流自己的读书进度、收获以及遇到的问题等。例如,在进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整本书的阅读交流时,大家纷纷表达了对狐狸爸爸的崇拜、喜欢之情。当然,有的学生也会对狐狸爸爸偷别人东西的做法提出质疑。笔者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判,只是引导学生讲出阅读的真实感受。这种真实交流的方式不仅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了有效检验,而且提高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4.组织丰富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赞扬。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学生在知识积累、学习态度、写作技能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教师应举办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例如,我们学校每周都会开展不同的活动,各班级可以根据学校的大活动主题要求开展班级小活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在班内开展了“小书签展示”“我爱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交流会”“手抄报展示”等与阅读有关的展示活动,一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验收,另一方面督促学生广泛阅读,激发其阅读积极性。
总而言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教师、家长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在阅读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在阅读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