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贺金龙
字数:1454
2025-08-17
版名:教育理论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载体。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呢?
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应围绕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例如,在教授《力与运动》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理念。
二、基于核心素养创新物理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创新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教师提出“为什么书包带子做得比较宽?”“为什么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如何利用塑料袋提更多的重物,而手还不会疼痛?”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这也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转变学生思维模式,构建实用性物理知识教学体系的理念。
2.小组合作互动创新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例如,在进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电路的设计、连接和测量,组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及发现的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实验结论。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互动,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引领教学
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或科技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例如,在讲授《热机的效率》时,教师通过播放神舟十九号发射视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火箭能量的来源以及燃料选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燃料热值探究的兴趣。
三、基于核心素养落实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1.增加实验数量和类型,拓宽知识视野
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趣味性、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增加探究铅笔在水中弯折、硬币消失等有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光折射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摩擦力》时,教师增加“书本拔河”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设计实验,实现学科融合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操作结束后,小组内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健全评价体系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等。评价主体也要多元,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点评等,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初中物理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彭镇中学)
一、基于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学应围绕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例如,在教授《力与运动》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探究理念。
二、基于核心素养创新物理教学方法
1.问题驱动创新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压强》一课时,教师提出“为什么书包带子做得比较宽?”“为什么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如何利用塑料袋提更多的重物,而手还不会疼痛?”等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这也体现了以问题为主线,转变学生思维模式,构建实用性物理知识教学体系的理念。
2.小组合作互动创新教学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例如,在进行《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时,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电路的设计、连接和测量,组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及发现的问题,达成共识,形成实验结论。通过组内合作与组间互动,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创设问题情境引领教学
创设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或科技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例如,在讲授《热机的效率》时,教师通过播放神舟十九号发射视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火箭能量的来源以及燃料选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燃料热值探究的兴趣。
三、基于核心素养落实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
1.增加实验数量和类型,拓宽知识视野
除了教材中的实验,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增加趣味性、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增加探究铅笔在水中弯折、硬币消失等有趣的实验,加深学生对光折射原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摩擦力》时,教师增加“书本拔河”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自主设计实验,实现学科融合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主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材料;实验操作结束后,小组内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实验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健全评价体系落实核心素养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本要求。评价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包括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创新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等。评价主体也要多元,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点评等,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初中物理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彭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