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刚”践行 以“卓”润心
□管福泉
字数:1722
2025-08-17
版名:理论
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心理健康问题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实验初级中学直面问题,秉持“刚卓”校训,积极投身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之中。学校以“进步就是优秀,成长重于成才”的教育理念,深入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建立国防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全过程、全方位守护学生的心灵家园。
未雨绸缪,科学规划,奠定基础
每年招生季,学校都会组织德育处教师参加小升初衔接专题会议,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面对面沟通学生情况:一方面记录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了解父母离异、亲子矛盾严重、父母一方有精神病等特殊家庭学生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均衡分班时,能将这些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让他们每个人都得到更多的关爱,为新学期“心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铸魂,统筹谋划,营造氛围
学校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以校门口处的笑脸墙为例,笑脸墙呈现师生最美的微笑,师生的笑脸中穿插着阳光、信念、坚强、勇敢等字样,最中央的电子屏循环播放全校师生的微笑,鲜红的标题是令全校师生最感动的一句话:学校美是因为你美,你美学校一定更美!
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个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室、宣泄室等,并配备最新的心理咨询设备。同时,学校还打造了校园心理文化长廊,展示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优秀心理作品,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氛围。学校团委利用校园电视台开设“心理小问号”栏目,由主持人在午餐休息时间,分享来稿同学的心理困惑与成长故事。此外,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按照心理咨询中心的要求设置心理健康知识角、心灵故事分享等板块并定期更新。
课程融合,学科育人,促进落实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精心设计预学、研学、固学、促学“四学单”,用心打造笑声、掌声、惊叹声“三声课堂”,从而构建“三声四学”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校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各学科教学,如通过在浦口火车站旧址现场上《背影》一课,让八年级学生懂得亲情,学会反思家庭关系;通过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更从中获得理性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恰能成为学生缓解恐惧的科学工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五育”并举,活动多彩,丰富生态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方式。学校构建的“刚卓”德育体系,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如九月国防教育月,既有拓展知识面的国防知识竞赛,也有强身健体的军事技能比赛,更有精心组织的国防教育展示。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磨炼学生“刚毅坚卓”的品质。
运动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释放压力的出口。学校除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外,每学年还举办冬季三项比赛、军体拳比赛、“校长杯”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全员体育赛事中享受乐趣、展现风采,在拼搏中体会团队精神、同学情谊。每年两次的十公里远足活动,更是对学生体能和意志的双重磨炼。
艺术教育是心灵的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学校举办的读书节展演活动,把课本变成舞台,让经典“开口说话”;“刚卓”少年通过情景剧、朗诵等多种形式缅怀雷锋同志,让雷锋精神闪耀青春舞台;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红歌合唱比赛,弘扬革命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些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振奋他们的精神,坚定他们的人生信念。
莎士比亚说:“使人愉快的劳动,能医治心灵的创伤。”除了常态劳动教育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体验红薯移栽、玉米种植、磨制豆浆、古法造纸等劳动,聆听省劳模艰辛的创业历程,并通过篝火晚会感受丰收的喜悦。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
操场上、阳光下,奔跑的“刚卓”学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探索与完善。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让年轻的心灵在理解与接纳中舒展,在陪伴与引导中坚强,让“刚卓”学子带着阳光般的心态勇敢奔赴未来。
未雨绸缪,科学规划,奠定基础
每年招生季,学校都会组织德育处教师参加小升初衔接专题会议,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面对面沟通学生情况:一方面记录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了解父母离异、亲子矛盾严重、父母一方有精神病等特殊家庭学生的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均衡分班时,能将这些学生分到不同的班级,让他们每个人都得到更多的关爱,为新学期“心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铸魂,统筹谋划,营造氛围
学校注重校园人文环境的营造。以校门口处的笑脸墙为例,笑脸墙呈现师生最美的微笑,师生的笑脸中穿插着阳光、信念、坚强、勇敢等字样,最中央的电子屏循环播放全校师生的微笑,鲜红的标题是令全校师生最感动的一句话:学校美是因为你美,你美学校一定更美!
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个体咨询室、团体咨询室、宣泄室等,并配备最新的心理咨询设备。同时,学校还打造了校园心理文化长廊,展示心理健康知识、学生优秀心理作品,营造浓厚的心理健康氛围。学校团委利用校园电视台开设“心理小问号”栏目,由主持人在午餐休息时间,分享来稿同学的心理困惑与成长故事。此外,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按照心理咨询中心的要求设置心理健康知识角、心灵故事分享等板块并定期更新。
课程融合,学科育人,促进落实
学校深化课程改革,精心设计预学、研学、固学、促学“四学单”,用心打造笑声、掌声、惊叹声“三声课堂”,从而构建“三声四学”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学校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各学科教学,如通过在浦口火车站旧址现场上《背影》一课,让八年级学生懂得亲情,学会反思家庭关系;通过数学统计知识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方法,更从中获得理性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而这种思维恰能成为学生缓解恐惧的科学工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五育”并举,活动多彩,丰富生态
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释放心理压力的重要方式。学校构建的“刚卓”德育体系,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如九月国防教育月,既有拓展知识面的国防知识竞赛,也有强身健体的军事技能比赛,更有精心组织的国防教育展示。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磨炼学生“刚毅坚卓”的品质。
运动是治愈心灵的良药,是释放压力的出口。学校除了保证学生每天在校综合体育活动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外,每学年还举办冬季三项比赛、军体拳比赛、“校长杯”足球比赛等,让学生在全员体育赛事中享受乐趣、展现风采,在拼搏中体会团队精神、同学情谊。每年两次的十公里远足活动,更是对学生体能和意志的双重磨炼。
艺术教育是心灵的体操,是灵魂的净化剂,是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学校举办的读书节展演活动,把课本变成舞台,让经典“开口说话”;“刚卓”少年通过情景剧、朗诵等多种形式缅怀雷锋同志,让雷锋精神闪耀青春舞台;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红歌合唱比赛,弘扬革命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些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他们的压力,振奋他们的精神,坚定他们的人生信念。
莎士比亚说:“使人愉快的劳动,能医治心灵的创伤。”除了常态劳动教育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基地,体验红薯移栽、玉米种植、磨制豆浆、古法造纸等劳动,聆听省劳模艰辛的创业历程,并通过篝火晚会感受丰收的喜悦。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必修课,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秘密武器”。
操场上、阳光下,奔跑的“刚卓”学子是学校最美的风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与反思,不断探索与完善。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让年轻的心灵在理解与接纳中舒展,在陪伴与引导中坚强,让“刚卓”学子带着阳光般的心态勇敢奔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