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香“醉染”童年

□刘根萍

字数:755 2025-08-13 版名:与书同行
  
  翻开书页的沙沙声,是我生命中最悦耳的背景乐。从年初至今,75本书留下的墨香印记,不仅记录着时光的刻度,还沉淀为我内心的定力。当教育之路偶遇崎岖,书页间磐石般的智慧便予我以支撑。
  这份书缘的种子,深埋于童年。上小学六年级时,班主任林碧芬老师那张藏着知识的书桌,就像无垠的精神宇宙。当贫瘠的心田遇见书籍的清泉,一个内向的孩子突然拥有了最忠诚的伙伴。那些泛黄的笔记我至今珍藏55册,它们不仅是“阅读的化石”,还是书籍重塑灵魂的证明:勇气、智慧、爱与梦想的种子,在字里行间悄然萌芽。
  如今身为人师,阅读于我而言早已超越兴趣,成为专业生命的“呼吸”。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智慧、魏书生的治班方略、李镇西的教育情怀,字字句句化作我课堂的筋骨与血肉。朱永新教授的《书香,也醉人》一书,更如清泉注入心田。他笔下“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道出了教育最本真的使命。尤其“晨诵、午读、暮省”的构想,让我豁然开朗——书香校园的营造,绝非点缀,而应成为师生共同栖息的精神家园。
  于是,这份“醉意”开始流向我的教室:精心设计的整本书阅读课,力求让孩子们“醉”在故事深处;班级图书角随时等待渴求的目光;每周固定的阅读时光,唯有书页翻动声如春蚕食叶,师生共赴一场静默的沉醉;课后随性的交流,让思考在“暮省”中自然沉淀。
  我渐渐懂得,真正的教育如细雨润物,而书籍正是那最温柔的滋养。当孩子们在《草房子》里为桑桑落泪,在《西游记》中随孙悟空冒险,那些文字早已超越纸张,化为塑造品格的砖石。朱永新教授所言不虚:“一个书香充盈的校园,必定是生命拔节、灵魂共舞的乐园。”
  教育之路漫漫,幸有书香为伴。我愿永怀这份“醉意”,以书为舟,载着孩子们驶向精神的丰饶之地。当琅琅书声最终化为生命的底气,当阅读的灯火在一颗颗童心中点亮——那正是教育最动人的光芒,无声映照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