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民阅读的发展历程与多维推进特征

字数:2476 2025-08-13 版名:新闻
  自2006年中宣部等部门发起全民阅读倡议以来,尤其是在被持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全民阅读从理念倡导逐步转化为广泛而深入的社会实践,在政策推动、设施建设、服务形态、群体覆盖以及品牌塑造等多维度取得显著进展。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推进特征深刻反映了我国在提升国民素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不懈努力。从政策层面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推进,到基础设施的全域覆盖与升级;从数字化与智慧化的深度融合,到针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化与差异化服务;从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化成效的凸显,到内容质量的升级与服务的进阶,再到数智阅读对全民阅读新场景的重塑,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全民阅读发展的丰富图景。
  通过对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及政策中全民阅读不同想法加以归纳,结合历年政策演变及实践成果,深入剖析全民阅读在政策、设施、技术融合、群体服务、品牌建设及内容质量等方面的推进特征与发展趋势。
  政策推进的制度化发展
  全民阅读从倡导性表述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制度化推进路径。自2014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表述从“倡导全民阅读”(2014—2016 年)升级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2017年),再到“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2022—2023 年),最终在2024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一过程通过明确政府责任、保障公民阅读权利、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等,构建起长效治理框架。政策实施层面,建立全国性协调机制,形成“党委部门引导、各方协同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基础设施的全域覆盖与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民阅读公共设施不断取得新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48个,总流通134197万人次;出版各类报纸249亿份,各类期刊18亿册,图书118亿册(张),人均图书拥有量8.39册(张);全国共有文化馆3516个、档案馆4174个。阅读服务网络从城市向乡村、从传统形态向数字化延伸,构建立体化供给体系。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传统设施实现标准化建设,多家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此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读书平台、全民阅读数字资源库等平台的建立,实现优质内容的跨区域共享。
  数字化与智慧化深度融合
  阅读服务形态从纸质为主向多元媒介转型,形成“纸质+数字+有声”的复合型阅读生态。政策层面,2016年12月发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数字化阅读发展,2021年6月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提出“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图书馆”,推动数字资源与线下服务深度整合。技术应用上,手机阅读、听书等数字化方式普及率持续提升,数字阅读覆盖全年龄段并重塑知识获取方式。同时,无障碍阅读服务通过《关于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实施专用数字平台建设,惠及视力障碍等特殊群体。
   重点群体服务的精准化与差异化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制定专项策略,形成分层分类的阅读保障体系。未成年人阅读被列为优先领域,为此,2023年3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完善阅读指导目录等措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同时,有效利用“学习强国”、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及各地各校数字平台,加强适宜、优质、多样、健康的阅读资源建设,服务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农村地区通过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流动服务车等缩小城乡差距,比如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那活屯创新农家书屋运行机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将农家书屋角与村史馆相融合,打造成政策理论的宣传讲堂、农民致富的充电学堂、留守儿童的校外课堂。
  全民阅读活动品牌化成效开始凸显
  品牌建设是全民阅读持续深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精准对接用户需求、提升阅读推广服务品质,已经成为增强图书馆服务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在统筹协调中兼顾地方文化特色,构建“全国一盘棋”与“地方品牌化”结合的发展格局。国家层面通过《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等文件推动区域间资源共享,比如“书香中国”系列活动覆盖所有省份,其中80%以上的县区拥有品牌阅读活动。近年来,部分省市连续策划举办的全民阅读活动已经形成良好口碑和品牌效应。比如北京阅读季、深圳读书月、安徽江淮读书月、湖北长江读书节、南国书香节等一批全民阅读品牌陆续涌现,为全民阅读推广品牌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品牌活动充分彰显新时代全民阅读的文化新风尚,推动了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全民阅读内容质量升级与服务进阶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确立“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导向,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全民阅读作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核心战略举措,其服务升级必然要求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化的转型。全民阅读的高质量发展,对全民阅读服务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意味着阅读设施、阅读内容、阅读活动和阅读服务都要在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升级,从而提高阅读服务的质量。在这样的趋势下,公共图书馆亟须推动阅读服务体系的全面革新——从基础设施效能优化、读物内容品质提升,到活动策划的价值深化与服务供给的精准适配,形成系统化升级路径。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通过优化阅读推广活动内容,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推动“阅读”向“悦读”的持续转化。
  数智赋能全民阅读新生态构建
  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5G、大数据、云计算、VR/AR/MR、人工智能)的深度渗透,正推动阅读载体发生结构性变迁。纸质文献主导的传统模式逐步让位于移动终端(手机、平板)阅读、有声书等泛在化阅读形态,让“随时随地阅读”成为可能。电子书平台的内容生态扩容更显著提升了公众碎片化阅读的便利性。在这个过程中,科技已成为数字阅读服务迭代的核心驱动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加速构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体系,形成了以数字化技术为驱动、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数智融合应用新生态。这种通过打造多维沉浸式阅读空间实现的生态革命,不仅优化了用户交互体验,更在深层次重构了全民阅读的时代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