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数学广角”探寻数学之美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广角”教学探析

字数:1732 2025-08-10 版名:教育理论
  □马书明
  “数学广角”作为数学教材中的一个特色模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亮点,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其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总结数学学习规律,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解决知行脱节这一传统教学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深研课标和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深度学习方向
  教学目标是教师分析学情特点、课程标准、学科逻辑等之后制订的教学任务,反映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可能取得的学习目标。“数学广角”教学目标的定位与常规数学课和数学实践活动不同,前者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奇妙。教师应客观分析编者意图,分析“数学广角”内容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由此确定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去开发、整合课程资源,全面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施教学时,教师既不能一味地提高要求,将“数学广角”上成奥数课,也不能降低教学要求,只追求解决问题的结果,忽视了从直观上升到抽象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感悟不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积极组织数学体验活动,深度感悟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想要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相比一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方法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影响更大。而数学思想与方法往往是隐蔽的,蕴含于数学教材中,是需要挖掘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中“数学广角”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很多,如化繁为简、数形结合、类比、一一对应、转化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比数学知识更抽象,因此教材将这些抽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以学生可以理解的直观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要重视学生的数学体验,让学生在直观解决问题中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感受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形成。
   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核心素养
  应用意识有助于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提升实践能力。在“数学广角”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挖掘真实情境的价值,让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让学生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数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从数学的角度概括事物的关键要素、有条理地制订计划的过程,积累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发展应用意识。此外,在教学“数学广角”时,不管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在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价值,发展高阶思维。
   四、积极尝试课程思政,践行学科育人目标
  综观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每一册“数学广角”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涵盖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数学故事、数学发展史等。如《搭配(一)》中引导学生形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培养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有序性和全面性;《沏茶问题》通过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让学生感知统筹学的重要作用;《鸡兔同笼》课程深入解析了古代数学趣题“鸡兔同笼”,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植树问题》通过享誉全世界的20棵树问题的介绍,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勇气。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思政元素、巧设富有思政味的教学环节、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善用教学评价,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之,“数学广角”虽然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但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始终做到教学目标张弛有度,在教学中既不简单地“告诉”也不刻意地“拔高”,精准把握教材精髓,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这样才能有效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获得数学思想与方法,让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