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张 昭
字数:1410
2025-08-03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促进核心素养提升。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一刀切”、类型单一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因作业难度过大或任务量过多产生畏难抵触或应付了事情绪,语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合理的作业设计能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设计呢?
一、体现作业分层的弹性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等各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作业,并分层确定作业目标、形式和内容。对基础层学生,要突出基础知识训练,如设计抄写生字词、完成课后“词语积累”练习、复述课文等基础性作业。对提高层学生,要注重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提升。如在学习《琥珀》后,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课后“阅读链接”相关段落进行阅读,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拓展层学生,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收集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当“小诗人”,创作现代诗。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不但尊重学生差异,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让他们有兴趣快速完成作业。这需要教师在作业的趣味性上下功夫。作业的趣味化、生活化,更能吸引学生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后,教师为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设计“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在展示中得到提升。趣味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三、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一些生活元素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完“生活中的语文”后,让学生深入家庭附近的超市、便利店等场所,发掘广告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蕴藏着语文。在学习完《麻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挖掘母爱的具体表现。
四、体现作业的多样化
语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语文作业设计也要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在听说读写作业的基础上,增加阅读分享、视频制作、手抄报绘制、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分组表演,深化文本理解,提升合作与表达能力。在学完《祖父的园子》后,设计“我与祖辈的故事”家庭访谈,让学生将访谈记录转化为创意写作。借助线上阅读平台开展阅读打卡与分享,通过在线答题、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作业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
五、体现作业的创新性
语文作业要着力推进创新实践,通过分层实践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在古诗《清明》教学时,结合“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教师设计了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先烈祭扫活动,实际了解节日习俗。学生通过实地参与、互动交流,既可以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又能够增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认同,实现语文学习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贯彻“双减”政策要求,引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实施分层有效的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作业实现创新性设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东张村小学)
一、体现作业分层的弹性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等各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作业,并分层确定作业目标、形式和内容。对基础层学生,要突出基础知识训练,如设计抄写生字词、完成课后“词语积累”练习、复述课文等基础性作业。对提高层学生,要注重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提升。如在学习《琥珀》后,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与课后“阅读链接”相关段落进行阅读,体会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对拓展层学生,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和收集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当“小诗人”,创作现代诗。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不但尊重学生差异,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设计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让他们有兴趣快速完成作业。这需要教师在作业的趣味性上下功夫。作业的趣味化、生活化,更能吸引学生去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后,教师为提高层和拓展层的学生设计“去看看日出,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在展示中得到提升。趣味性作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三、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把一些生活元素融入语文作业设计中,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感受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如学习完“生活中的语文”后,让学生深入家庭附近的超市、便利店等场所,发掘广告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蕴藏着语文。在学习完《麻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挖掘母爱的具体表现。
四、体现作业的多样化
语文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语文作业设计也要融合其他学科知识。在听说读写作业的基础上,增加阅读分享、视频制作、手抄报绘制、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让学生分组表演,深化文本理解,提升合作与表达能力。在学完《祖父的园子》后,设计“我与祖辈的故事”家庭访谈,让学生将访谈记录转化为创意写作。借助线上阅读平台开展阅读打卡与分享,通过在线答题、小组讨论等形式,让作业更具趣味性与互动性。
五、体现作业的创新性
语文作业要着力推进创新实践,通过分层实践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在古诗《清明》教学时,结合“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教师设计了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参与先烈祭扫活动,实际了解节日习俗。学生通过实地参与、互动交流,既可以加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又能够增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认同,实现语文学习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贯彻“双减”政策要求,引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实施分层有效的作业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推动小学语文作业实现创新性设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东张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