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分数的尺规
□李宏龙
字数:1143
2025-07-30
版名:成长
每到期末,一张张承载着学生汗水与梦想的试卷,如同一本本成长日记交到老师手中。批阅试卷的过程,就像是在翻阅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旅程,有欣喜,有感慨,也有深深的思考。当看到小涵(化名)的成绩时,我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揪住——没达标!
小涵,一个内心细腻,脸上总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女生,她发言积极踊跃,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此次考试却让我大跌眼镜。她试卷的基础题部分几乎全面“沦陷”,数字180被她错写成108,题目明确要求画直角三角形后再平移,她却画成了锐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列算式计算也出现错误。这些看似简单的错误背后隐藏着她当时内心的浮躁……
我拿出手机,将错题一一拍下,仔细寻找每一个失误的线索。我把失误点圈出来,附上一段话:“小涵,平时老师反复强调完成作业时要认真读三遍题目,检查时要仔细验算,你是怎么做的呢?这次考试没有达标,老师很担心。”带着这份担忧,我把信息发到小涵的微信上。
过了一会儿,小涵的消息回了过来:“老师,我知道错了,我没认真读题目。暑假我一定把基础知识补上,并改正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老师,在期末素质报告册发放那天,您能不能不念我的分数呀?”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手机那头小涵的紧张与不安。短短几行字如针般扎进我的心里。老师在课堂上宣读分数的场景在我眼前闪现:学生颤抖的肩膀、涨红的脸颊、躲闪的眼神……这些画面堆积成沉重的质询——分数究竟是什么?是在滋养学生成长,还是在制造创伤?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忽略分数背后那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他们有着不同的花期和绽放方式,我不能因为一朵花开放得晚,就否定它的价值。
素质报告册发放那天,我望着教室后墙“成长树”上43片形态各异的叶子,每一片叶子代表着一个学生,上面记录着他们平时的优点、进步与梦想。我没有像其他班级一样将分数念给学生听。当全体学生接过没有分数标注的报告册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而小涵坚定的眼神里蕴含着无限的感激。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暑假期间,我与小涵母亲进行了深度沟通,共同为小涵的假期制订“家庭学习支持计划”。小涵妈妈负责记录小涵解题的时长,帮助小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我负责分析她思维的卡点,为她诊断学习中的“病症”;小涵自主制订“每日强化训练表”和“假期计划”。我们为小涵构建起一个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同体。我相信当教育形成合力,小涵的成长便有了坚实的土壤。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教师肩负着点亮学生心灵的重任。当我们跳出分数的桎梏,用多元视角去窥视每个生命,就会发现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孩子的心灵发育是无声而微妙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容不得半点伤害。教师要做的就是放下分数的尺规,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小涵,一个内心细腻,脸上总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女生,她发言积极踊跃,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此次考试却让我大跌眼镜。她试卷的基础题部分几乎全面“沦陷”,数字180被她错写成108,题目明确要求画直角三角形后再平移,她却画成了锐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列算式计算也出现错误。这些看似简单的错误背后隐藏着她当时内心的浮躁……
我拿出手机,将错题一一拍下,仔细寻找每一个失误的线索。我把失误点圈出来,附上一段话:“小涵,平时老师反复强调完成作业时要认真读三遍题目,检查时要仔细验算,你是怎么做的呢?这次考试没有达标,老师很担心。”带着这份担忧,我把信息发到小涵的微信上。
过了一会儿,小涵的消息回了过来:“老师,我知道错了,我没认真读题目。暑假我一定把基础知识补上,并改正粗心大意的坏习惯。老师,在期末素质报告册发放那天,您能不能不念我的分数呀?”那一刻,我仿佛感受到手机那头小涵的紧张与不安。短短几行字如针般扎进我的心里。老师在课堂上宣读分数的场景在我眼前闪现:学生颤抖的肩膀、涨红的脸颊、躲闪的眼神……这些画面堆积成沉重的质询——分数究竟是什么?是在滋养学生成长,还是在制造创伤?
长久以来,教师习惯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忽略分数背后那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独特的花,他们有着不同的花期和绽放方式,我不能因为一朵花开放得晚,就否定它的价值。
素质报告册发放那天,我望着教室后墙“成长树”上43片形态各异的叶子,每一片叶子代表着一个学生,上面记录着他们平时的优点、进步与梦想。我没有像其他班级一样将分数念给学生听。当全体学生接过没有分数标注的报告册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而小涵坚定的眼神里蕴含着无限的感激。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她心中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希望和勇气。
暑假期间,我与小涵母亲进行了深度沟通,共同为小涵的假期制订“家庭学习支持计划”。小涵妈妈负责记录小涵解题的时长,帮助小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我负责分析她思维的卡点,为她诊断学习中的“病症”;小涵自主制订“每日强化训练表”和“假期计划”。我们为小涵构建起一个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共同体。我相信当教育形成合力,小涵的成长便有了坚实的土壤。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教师肩负着点亮学生心灵的重任。当我们跳出分数的桎梏,用多元视角去窥视每个生命,就会发现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脆弱的一面。孩子的心灵发育是无声而微妙的,他们幼小的心灵容不得半点伤害。教师要做的就是放下分数的尺规,陪伴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