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改育桃李 数学之光照征程

□杨 宁

字数:1715 2025-07-27 版名:知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法治强国建设的接力者与传承者。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坚持党的育人理念,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记于心,落实于行。作为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我们有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播种守法、用法思维,用法律的微光点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利用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用数学手段揭示吸烟危害:
  数据背后的健康警示

  数学课铃声响起,我站在教室门口,看到陈浩(化名)火急火燎跑进教室,一股烟味从我身边飘过,我断定他一定在厕所抽烟了。我没有作声,因为这堂课我要讲的《数据的收集》正好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课堂上我展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8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约120万非吸烟者因吸入二手烟而患病死亡。同时,长期吸烟会使患肺癌的风险增加20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3倍。我引导学生将这些数据制作成柱状图或折线图,通过图形的变化,学生清晰地看到吸烟人数与患病死亡人数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吸烟对各类疾病发病率的显著影响。
  通过这些数据,学生不仅了解了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应用,更直观地感受到吸烟对个人健康的危害。我告诉学生吸烟不仅是对自己生命健康的不负责,而且会影响身边人的健康。从法律角度看,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吸烟,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会受到相应处罚。作为中学生,吸烟的行为也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树立“远离香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下课后,我把陈浩叫到办公室,还没说话,他就诚恳地低下头说:“老师,我错了。”我没追问,反而说起他爸爸的辛苦。他趴在桌上泪如雨下。
  最后一节班会课,我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大小不一的圆:“最大的圆代表法律允许的行为范围,中等圆是校规要求,最小的圆是道德底线。抽烟就是越界,既违反了校规,也触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红线。”
  当我把“向未成年人售烟将被处罚”的条款投影出来时,李响(化名)突然嘟囔:“那别人逼我吸烟呢?”我画了两个相交的圆,重叠部分用红色粉笔标出:“看,这重叠区域就是自我保护的范围。如果是自愿参与,就像两个圆完全重合,责任就得自己承担。”
  有些孩子的错误,像没长熟的果子,看着青涩,内里却藏着渴望被认可的甜。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不必急着摘下,而是陪他晒晒太阳,慢慢成长。
  用数学方法阻止校园欺凌:
  播撒正义的种子

  6月的天气非常闷热,我注意到林宇(化名)的校服拉链又拉到了顶端。这个刚转来两个月的男生大热天总穿着校服外套,像是裹着一层坚硬的壳。
  课间操,体育委员张磊(化名)突然抢走林宇的水壶,学着他略带口吃的语调喊:“给……给我水……”周围爆发出哄笑声,林宇的脸瞬间涨红,伸手去抢时被张磊猛地一推,踉跄着撞在篮球架上。我正好路过,看见林宇手腕上有片青紫。
  “张磊,来办公室。”我尽量让语气平稳。他边走边嘟囔“只是开玩笑”。我没急着批评,而是打开班级监控——上周三林宇的作业本被扔进垃圾桶、周五他储物柜里的运动鞋被灌满粉笔灰,画面里都有张磊的身影。
  “开玩笑会让同学躲着你走吗?”我指着监控里林宇躲闪的眼神,“你第一次被起外号时,是不是也偷偷哭过?”张磊的肩膀塌了下去,默默地低下了头。
  第二天我没有上课,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被嘲笑时,你最希望别人做什么?”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帮我说话”“告诉老师”,林宇低着头,手指绞着衣角。我请他上台,他刚站定,张磊突然站起来说:“对不起!我不该欺负你。”那天的课堂开成了“秘密分享会”,有人说被起过侮辱性绰号,有人说被撕坏过作业本。最后大家约定:看到有人被欺负,要像保护自己的作业本一样站出来。
  在主题班会课上,我向学生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校园欺凌的相关规定,让学生明白欺凌行为不仅违反道德,也触犯法律,欺凌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同时,我鼓励学生在遇到校园欺凌时,要勇敢地站出来说“不”,或者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不能做冷漠的旁观者。
  作为教师,我们或许无法让学生记住所有的法律条文,但可以在他们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那是对规则的敬畏,对权利的尊重,对公平正义的永恒追求。当这些种子在将来长成参天大树,法治的光芒必将照亮更广阔的天地,这便是我们对法治最朴素的践行与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