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 陈蔚蔚
字数:1506
2025-07-27
版名:教育理论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给初中地理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初中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教学方式和作业设计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一、分层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因材施教是核心原则。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细致的课堂观察、定期的测试评估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全面把握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基础、进阶、拓展多层次作业。
2.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是保证作业设计合理性、有效性的关键。分层作业的内容和难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在学习的前期,教师应设计一些基础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在学习的后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较强的拓展作业,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3.激发兴趣原则
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要注重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二、分层作业设计的实施策略
1.评估与分组
在实施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日常表现、定期测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等综合数据信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兴趣爱好进行精准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级,并建立科学的动态调整机制,保持分层的灵活性。
2.设计分层作业
依照对学生的评估和分组,教师将作业分为基础层作业、提高层作业和拓展层作业。基础层作业是分层作业设计中最基础的,适合所有学生,主要包括基本知识点的识记和简单应用。例如,要求学生背诵世界主要河流、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特点,记忆气候类型及其特征等简单记忆型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地图识别各大洲的位置、根据气候图表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等简单应用型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层作业主要涉及综合分析和简单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分析某一地区的地形、气候、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解释某一地理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分析某一国家地理位置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解释某一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等。提高层作业还可以包括一些简单的探究性题目,鼓励学生进行初步的地理探究。例如,设计一个小型的地理调查项目,让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城市的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等。
拓展层作业包含了难度较高的探究型问题,旨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思考,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项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某一地区影响的研究项目,或者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之,教师设计的不同层次作业,可以满足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实施与反馈
各个层次的作业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层级,分配相应的作业任务,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当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和点评。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作业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持续巩固。
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地理分层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及激发兴趣的原则,教师可以设计出既符合政策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分层作业。实践证明,合理的分层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镇安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