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书香为伴
□ 吴维杏
字数:1359
2025-07-23
版名:悦读
2000年,初入职场的我被分配到乡下的一所小学任教。那时,电脑尚未普及,学习阅读的资料极度匮乏。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征订的唯一一份《教师报》成了我的“珍宝”,开启了我最早的“专业阅读”之旅。每当看到上面有好的观点、教学方法,我便会用双色笔认真摘抄,就这样,积累了我的第一本教育笔记。学校每学期有教案和读书笔记的教学常规检查,是统一印制格式,但是我并不喜欢这种形式,只是当作完成检查任务的工具。而真正的“干货”,都在我的个人笔记里。记得有一次重要检查,我的笔记被校长点名上交,并获得了表扬。那时的我,没有功利之心,单纯是因为喜欢阅读,享受记录的过程。
那段摘录时光,恰好伴随着我的自学考试历程。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许多知识需要熟记背诵,我便采用最“笨”的方法 ——一边抄写一边背诵。没想到,这个看似笨拙的方法十分有效,最终助我取得了本科学历。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我的“笨办法”依旧发挥着作用。微信公众号里的优质内容,如《中国诗词大会》中主持人那精妙绝伦的主持词,还有全国名师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以及优质教育博主的随笔反思等,都为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随着线上公益讲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子阳老师的《先写后教》专题讲座,让我收获颇丰;王文丽老师的《飞到蓝天的风筝》等优秀课例,也让我深受启发。我如获至宝,将这些知识与感悟一一记录下来,写满了好几个厚厚的笔记本。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微信读书的链接,自此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微信读书里,我选书建书架,进行分类整理,搜罗了一千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涵盖古典诗词、人物传记、语文学习、教育故事、现代诗歌、散文、历史小说、外国小说等多个类别,还有毛姆、严歌苓等作家的专辑栏目。当我获得微信读书“第100本书”的勋章时,比现实中得了奖还高兴。阅读过程中,我还会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如今已记录将近六千条。每当我的书评或感悟得到书友的点赞、评价时,那种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表。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是想得多而读得太少。”我深以为然。阅读,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再迷茫,也为自己筑起了一个精神的避难所。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在给初中的孩子们讲小说时我临时起意,为他们朗读了《巴黎圣母院》中的部分内容。书中卡西莫多极致的丑陋与艾丝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堂安静极了。那一刻,学生们感受到了名著的巨大魅力。多年后,我依然不后悔当初占用教学时间给学生读小说,因为我坚信,优秀的作品能够浸润学生的心灵。
我向学生推荐野生动物画家李微漪的《重返狼群》,没想到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全书读完了,还兴高采烈地向我讲述故事情节。后来我读完了《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并写下感悟:“李微漪生活在一个宽松、民主、文化素养极高的家庭,父母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让她可以用更敏感、更细腻的心灵去感悟这个多彩的世界,对她不计后果的付出给予无限包容与接纳。”由此我领悟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不急于求成,才是最好的教育。
今年3 月份,在教育联盟活动中,我将自己的专业成长案例分享给了同人们:作为一名教师,努力把课上好,课外多读书,偶尔写写心得,如此,必定会在专业上不断进步。阅读,不仅滋养了我的心灵,更成为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助力,让我在教育的天地里不断探索、前行。
那段摘录时光,恰好伴随着我的自学考试历程。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许多知识需要熟记背诵,我便采用最“笨”的方法 ——一边抄写一边背诵。没想到,这个看似笨拙的方法十分有效,最终助我取得了本科学历。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资源日益丰富,我的“笨办法”依旧发挥着作用。微信公众号里的优质内容,如《中国诗词大会》中主持人那精妙绝伦的主持词,还有全国名师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以及优质教育博主的随笔反思等,都为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随着线上公益讲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子阳老师的《先写后教》专题讲座,让我收获颇丰;王文丽老师的《飞到蓝天的风筝》等优秀课例,也让我深受启发。我如获至宝,将这些知识与感悟一一记录下来,写满了好几个厚厚的笔记本。
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个微信读书的链接,自此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微信读书里,我选书建书架,进行分类整理,搜罗了一千多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涵盖古典诗词、人物传记、语文学习、教育故事、现代诗歌、散文、历史小说、外国小说等多个类别,还有毛姆、严歌苓等作家的专辑栏目。当我获得微信读书“第100本书”的勋章时,比现实中得了奖还高兴。阅读过程中,我还会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如今已记录将近六千条。每当我的书评或感悟得到书友的点赞、评价时,那种内心的满足感难以言表。
杨绛先生曾说:“你的问题是想得多而读得太少。”我深以为然。阅读,让我在教育的道路上不再迷茫,也为自己筑起了一个精神的避难所。多年前的一个周末,在给初中的孩子们讲小说时我临时起意,为他们朗读了《巴黎圣母院》中的部分内容。书中卡西莫多极致的丑陋与艾丝美拉达无与伦比的美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孩子们沉浸其中,课堂安静极了。那一刻,学生们感受到了名著的巨大魅力。多年后,我依然不后悔当初占用教学时间给学生读小说,因为我坚信,优秀的作品能够浸润学生的心灵。
我向学生推荐野生动物画家李微漪的《重返狼群》,没想到孩子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全书读完了,还兴高采烈地向我讲述故事情节。后来我读完了《重返狼群背后的故事》,并写下感悟:“李微漪生活在一个宽松、民主、文化素养极高的家庭,父母尊重孩子的个性、兴趣,让她可以用更敏感、更细腻的心灵去感悟这个多彩的世界,对她不计后果的付出给予无限包容与接纳。”由此我领悟到,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不急于求成,才是最好的教育。
今年3 月份,在教育联盟活动中,我将自己的专业成长案例分享给了同人们:作为一名教师,努力把课上好,课外多读书,偶尔写写心得,如此,必定会在专业上不断进步。阅读,不仅滋养了我的心灵,更成为我专业成长道路上的强大助力,让我在教育的天地里不断探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