蕸 影
□郭之雨
字数:1164
2025-07-16
版名:文苑
我喜欢荷,喜欢关于荷的诗词歌赋。辞书之祖《尔雅》有载:“荷,芙蕖。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在荷 叶的诸般称谓中,我尤爱“蕸”——既蕴野性又含媚态,更兼可食、可用、可看、可闻之妙。
自记事起,我家屋后便是一片荷塘,水佩风裳,绰约有致。儿时淘气,若被大人训斥,荷塘边便成了我的避风港。寻一处近岸之地,钻进层层叠叠的荷叶丛中。荷香淡淡,不似玫瑰浓烈,亦不如百合馥郁,它于淡淡的水腥气中,散发出一丝独特的甜香。清风拂过,塘边垂柳便轻盈地舞动片片“绿耳”,仿佛在倾听我与荷叶的私语。
荷塘的前身是坑塘,像个平底锅。老人说这是“宝塘”,没有一个孩童因嬉水采荷而发生过意外。有一年,当老师的苗一蒲兴趣使然,随意撒下些莲子藕段。很快,小荷初露尖尖角,发荣滋长。不出几年,竟造就了满塘荡漾的荷叶。苗老师从没说过荷塘是他家的,即便是,在我们这群小淘气眼里,也认准了“谁掐的便是谁的”。放学后,我常去采摘荷芽。那紧握如拳、尚未舒展的嫩叶,古人唤作“钱荷”,奶奶则叫它“荷苞”。
我常掐下嫩得出水的荷苞,回家交给奶奶。奶奶将嫩荷叶细细切成丝,和鸡蛋一起炒。铁锅硬柴,旺火爆炒,装盘时黄(蛋)、绿(荷)、红(辣椒丝)、白(葱白)堆叠,虽非八珍玉食,却也色味俱佳。荷叶嚼来微涩,带着股清爽的“青气”。我专挑浸透了荷香的鸡蛋吃。母亲在一旁看着,常嘟囔我糟蹋了仙子般的荷叶。奶奶便笑着打圆场:“塘子那么大,叶儿花儿看都看不过来,吃也吃不尽,非得等它长老了吃藕不成?”奶奶年事虽高,心思却比年轻人豁达。
许是爱屋及乌,后来每见碧绿的荷叶,我便觉满目清凉。小时候,我的衣服都是母亲缝制的,她不但手巧,审美也独到。记得我有条小白裙,母亲在前襟绣了一片荷叶,平凡的一条小裙顿时变得清新脱俗,婉约雅致。穿上它,我总爱扎进人堆里炫耀,仿佛自己也化作了一片轻盈起舞的荷叶,惹来伙伴们艳羡的目光。如今回想,我仍觉那时的我就是荷塘里翻飞的一片荷叶。
在乡间,吃多了荷叶,人们便悟出了些药食同源的道理。荷叶的姿色不逊荷花,药食之用更在其上。如果有人喉咙发炎,口苦燥渴,采荷叶,与粳米、红枣、枸杞、百合一同煮粥,可清热利湿,消减暑气。
村里人终年被冗长的日子裹挟,偶尔停下来歇歇,解一解馋。买块五花肉,切薄片,拌作料,裹满黄豆粉,用荷叶包了上锅蒸,这就是“荷粉肉”,荷香扑鼻,肥而不腻。
荷叶也是天然的蒸布。院外的灶塘里,柴草噼里啪啦地燃烧,热气蒸腾。母亲揉好最后几个馒头,发现竹箅上忘了垫蒸布,便敞开嗓子唤我:“崽儿,快去塘里采几片荷叶来!”把荷叶铺在箅子上,放上馒头,压紧锅盖,香气丝毫不泄。馒头与荷叶肌肤相亲处,染上淡淡的碧痕,麦香与荷香交织,成就了极富野趣的美食。
风吹动岁月,又值盛夏,春花谢幕,夏荷登场。花苞俏丽,如簇簇火焰,在千丈碧波上燃烧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