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藏起《城南旧事》到“摊开”整个春天

□ 董晓华

字数:1434 2025-07-16 版名:成长
  
  九月,窗外蝉鸣如金属音般执着。午后阳光斜照进教室,落在靠窗读《朝花夕拾》的小晗身上,她校服袖子挽到手肘,沉浸书中一动不动,读到精彩处睫毛轻颤、嘴角上扬。第一节语文课上,当我指着课本上朱自清的《春》问:“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她像被点亮的小蜡烛,“唰”地举起手,声音干净清亮:“老师,我好像闻到了泥土的芬芳,看到了蝴蝶在花丛中跳起快乐的舞蹈!”那双眼亮得像星星。
  然而月考成绩单像一片厚重的乌云,瞬间笼罩了这分灵动。试卷上的49分,刺得人眼睛生疼。家长会上,小晗妈妈攥着我的手说:“老师,我们家小晗就是太爱读闲书了,这样下去可不行呀!能不能多布置些有用的内容,多让她做题,提分快的那些?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分数才是硬道理啊……”我望着走廊里低头刷题的小晗,她的身影是那样的孤单、无助。
  从此以后,曾经总爱抢着回答问题的女孩,变得像团被揉皱的纸。课间,她也总是低着头,机械地刷着家长准备的永远没有尽头的练习题,橡皮屑簌簌落在右桌角。曾经总揣在怀里的《城南旧事》,如今只能趁着没人时,做贼似的从课桌深处抽出来,抓紧时间瞅两眼。一旦听到脚步声,又慌张地换成泛着油墨味的试卷。最让我揪心的是作文课,她交上来的《我的梦想》里,全是空洞的套话,再也不见往日的灵气。
  转机发生在《诗经・蒹葭》的课堂上。古琴曲《高山流水》漫过安静的教室,小晗趴在桌上,发梢垂下来遮住侧脸,却在琴声渐缓时,悄悄挺直了脊背。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当其他同学还在纠结字词翻译时,她却突然举起久违的右手,声音轻得像芦苇荡里的风:“我觉得那个人寻找的,不只是一个人,更是他心中的美好……”全班静默的瞬间,我看见她藏在桌下的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本被试卷压皱的《城南旧事》。那本书也好像有了魔法,一页一页地翻滚着,像大海里的波浪。
  为了让文字重新长出翅膀,我开始在课堂里埋下种子。作文本成了生活观察站,要求学生记录早餐时妈妈煎煳的鸡蛋、校门口老槐树飘落的第一片秋叶。小晗的日记渐渐从公式化的“我今天很快乐”,变成细腻的一段文字:“语文卷子发下来时,窗外的老槐树正在落叶。阳光穿过枝丫的缝隙,在卷子上投下斑驳的影,突然觉得,生活也没有那么糟。”
  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课上,我设计了“角色体验”环节。小晗选了孙悟空,趴在桌上忘乎所以地书写着:“今日随师父路过火焰山,那热浪烤得俺老孙浑身难受。铁扇公主这婆娘,竟拿假扇子糊弄我!不过,俺老孙岂是好欺负的?看我七十二变,定让她尝尝苦头……”她模仿孙悟空抓耳挠腮的神态和逼真的语音语调,逗得全班哈哈大笑。
  期末复习时,我在办公室整理作业,发现小晗的作文本里夹着张字条:“老师,原来语文不是冰冷的考点,是能闻到花香、摸到月光的魔法。”窗外的老槐树又抽出新芽。现在的小晗,会在课间追着我讨论《朝花夕拾》里的童年趣事,课桌里的《城南旧事》再也不用东躲西藏,而是大大方方摆在最上面,书页间还夹着她偶尔激情书写的小诗。
  家长会上,小晗妈妈红着眼眶说:“以前总怕孩子成绩落后,希望她‘一心只读圣贤书’,心无旁骛。现在才明白,要让孩子快乐,心情舒畅地去学习,远胜于成绩本身。眼中有光的孩子,不会偏离轨道。”暮色中的校园安静下来,我翻开《教育何用》,那句“教育不是雕刻模具,而是唤醒灵魂”,在夕阳下闪着光。或许真正的教育,就是守护住孩子眼里的星光,让他们在文字的世界里,既能丈量星空,也能拥抱泥土。要让孩子从藏起《城南旧事》到“摊开”整个春天,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艰难,找到孩子身上闪光的密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