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请女儿做编辑

□刘士帅

字数:1179 2025-07-16 版名:成长
  “老爸,我再提醒您一次。‘隔三岔五’的‘岔’是‘岔路口’那个‘岔’,不是‘差劲’的‘差’,您可写错两次了啊!”坐在电脑前,面对着我新写的一篇文章,女儿明显提高了音量。我像个做错事的学生,屁颠儿屁颠儿跑到女儿跟前,边承认错误,边夸赞女儿:“闺女,你批评得对。爸爸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上次你纠正我一次,这次又出错了,实在不应该……”
  我是个业余作者,平常有时间喜欢写点“豆腐块”文章,给报刊投稿。女儿自幼受我影响,很小便开始阅读,小小年纪不但识字量超过很多同龄人,上学后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为了提升女儿的语文素养,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我便有意让女儿参与到我的写作中来。每当我新写完一篇文章,女儿都是我的第一个读者,我戏称女儿是我的“责任编辑”。不过,那时女儿做得更多是校对工作,发现哪里多字、少字、错字,女儿都会用心挑出来,在文档里面标红,供我改稿时参考。女儿的细心帮了我大忙,有时一篇文稿我看了数遍都没发现丢字落字,女儿往电脑跟前一坐,很快便发现了问题。再微小的错误,也逃不脱女儿的“火眼金睛”。有了女儿帮忙挑错,不管写稿还是投稿,我都比以往更有信心了。
  时间久了,我们一老一少这对黄金搭档配合越来越默契。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帮我挑错,针对文章内容,女儿也开始提出自己的见解:“老爸,这篇稿子我觉得就是去年那篇稿子的翻版,完全没有新意,您就不要投了吧?”“老爸,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感觉缺点东西,您再琢磨一下,如何?”“老爸,最近您的几篇文章,有点退步啊!您是不是应该多看看书,充充电了?”女儿每次提的意见或建议都很中肯,庆幸的是,作为父亲,我没有以长辈和过来人自居,更没有瞧不起女儿这位“小编”的意见。相反,女儿每次给我的评价,我都虚心接受——女儿觉得我新写的稿子与去年的稿子雷同,我把新写的稿子束之高阁,不再去投稿;女儿觉得我的稿子结尾有问题,我沉下心来思考,最终写出了满意的结尾,投稿后得到了编辑的赏识;女儿说我写稿退步,我接连一个月没有写稿,每天静下心来看书充电,直到又有了新的灵感,才开始写……
  升入高中以后,女儿的课业负担加重,但不管多忙,只要我这个做父亲的有需求,女儿总会挤出时间帮我“审稿”。用女儿的话说,我们爷俩的合作是双赢,帮我审稿的过程,也是她提升自我、主动纠错的过程。而女儿这个“责任编辑”,不光让我投稿时错误率大幅下降,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稿件质量,更让我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停下来,用读书为自己充电、赋能。
  女儿的一番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在感谢女儿的同时,有件事我一直没有跟她说。其实,女儿并没意识到,给我当编辑的这几年,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青春期。我用请女儿做编辑的方式,主动拉近和女儿的距离,让代沟在无形中被慢慢填平,最终我们爷俩成为了一对无话不谈的朋友式父女,让女儿平稳度过了青春期。想来,这才是我请女儿做编辑的最大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