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彬州市:以“四个强化”加强工作室建设
助推全体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字数:1106
2025-07-16
版名:新闻

彬州市骨干教师在西藏阿里地区送教送培
□马利民 刘辉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彬州市高度重视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的培养,以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为载体,通过“四个强化”举措,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建章立制,强化组织保障。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彬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彬州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选拔和管理办法》《彬州市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同时,成立由主管教学副局长牵头,教师培训中心、教研室等单位负责人及各校(园)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教师培养方案。目前,全市已建立起覆盖高职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全学科的21个名师工作室和7个名班主任工作室,汇聚了包括骨干教师和优秀中青年教师在内的500余名成员,为工作室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丰富活动,激发内生动力。彬州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近三年,300余名工作室业务主持人、骨干成员和优秀青年教师代表先后赴山东潍坊、湖南长沙、四川成都、甘肃天水、陕西西安等省内外知名学校学习取经;同时,邀请专家到彬州,围绕专业能力提升、AI赋能等主题开展培训,惠及成员2000余人次。各工作室每学期坚持为薄弱学校“送教送培”,累计提供示范课1000余节、专题讲座600余场,并与当地教师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工作室内部也坚持每月开展同课异构、听评课、主题研讨等活动,在互学互鉴中共同进步。
定期考核,强化效果检验。为确保工作室高效运行,彬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彬州市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及成员考核办法》。每学年,由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及市级学科带头人组成工作室考核组,走进各工作室所在学校,全面了解学校对工作室的支持、活动开展及经费使用等情况,实行优胜劣汰。考核结束后,为工作室拨付5000元活动经费,同时督促学校拨付5000元配套经费,保证工作室各项活动顺利开展。根据工作室成员参与工作室活动的积极性、送教送培的效果等,合理调整人员。此外,配套的《彬州市“三级三类”骨干教师考核办法》每学期对骨干教师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综合考评,落实相应津贴。三年来累计发放骨干教师津贴150余万元,有效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教研的热情。
内外兼修,扩大辐射影响。一方面,鼓励各工作室“走出去”,赴西藏阿里地区、陕西泾阳和武功等地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同课异构、送教送培等形式分享彬州教育经验和工作室运行模式,扩大影响力。另一方面,注重内部“修炼”,着力培养工作室成员。3年来,培养省级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教学能手8名、市级教学名师1名、市级教学能手29名、县级教学能手300名。不断壮大的骨干教师队伍,为彬州教育的发展和教师能力的提升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