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赋能艺趣共生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实践
字数:1501
2025-07-13
版名:教育理论
□李少童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营造健康、多元的成长环境。小学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如何让美术教学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亟须探索的课题。
一、“双减”政策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变革
1.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拓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学生的书面作业量和校外培训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学校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比例,为开展更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时间保障。同时,课余时间的增加也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美术馆、博物馆等,拓宽美术学习的空间,积累更丰富的创作素材。
2.学生学习心态的转变
在学业负担减轻后,学生以更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美术学习,不再将美术课视为课业之余的调剂,而是真正将其作为探索兴趣、释放创造力的途径。这种心态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凸显素质教育核心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单一的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与创造,鼓励学生表达独特的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例如,在《创造绿色生活》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绘画技巧的指导,而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未来世界的模样,引导他们从科技、生态、人文等多角度进行构思,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对绿色生活的憧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融合多元元素
教师需结合“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民间艺术、地方传统工艺等融入教学内容。如在一些具有剪纸艺术传统的地区,开设剪纸艺术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地剪纸的历史、风格和技法,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与语文融合开展“诗画同源”活动,让学生为古诗词配画;与科学融合开展以“科技幻想画”为主题的创作,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古代建筑之美》一课时,通过播放古建筑纪录片、运用A I技术、展示3D建模动画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建筑群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底蕴,激发其创作欲望。同时,利用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如共同设计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宣传海报、布置美术展览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全面发展
教师需构建多元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仅以作品技巧为评判标准的模式。综合考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意表现、情感表达、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我。例如,在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后,先让学生自评,阐述创作思路和感受;然后,进行组内互评,相互提出建议和亮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探索实践,为学生的美育浸润实施和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
“双减”政策旨在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营造健康、多元的成长环境。小学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背景下,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如何让美术教学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成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亟须探索的课题。
一、“双减”政策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变革
1.教学时间与空间的拓展
“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学生的书面作业量和校外培训时间,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学校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比例,为开展更丰富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时间保障。同时,课余时间的增加也让学生有机会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美术馆、博物馆等,拓宽美术学习的空间,积累更丰富的创作素材。
2.学生学习心态的转变
在学业负担减轻后,学生以更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美术学习,不再将美术课视为课业之余的调剂,而是真正将其作为探索兴趣、释放创造力的途径。这种心态的转变,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1.创新教学理念,凸显素质教育核心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单一的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与创造,鼓励学生表达独特的审美感知与情感体验。例如,在《创造绿色生活》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绘画技巧的指导,而是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未来世界的模样,引导他们从科技、生态、人文等多角度进行构思,通过绘画展现自己对绿色生活的憧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表达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融合多元元素
教师需结合“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特点,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一方面,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民间艺术、地方传统工艺等融入教学内容。如在一些具有剪纸艺术传统的地区,开设剪纸艺术课程,让学生了解本地剪纸的历史、风格和技法,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与语文融合开展“诗画同源”活动,让学生为古诗词配画;与科学融合开展以“科技幻想画”为主题的创作,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养。
3.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美术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古代建筑之美》一课时,通过播放古建筑纪录片、运用A I技术、展示3D建模动画等方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建筑群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底蕴,激发其创作欲望。同时,利用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项目,如共同设计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宣传海报、布置美术展览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4.完善评价体系,关注全面发展
教师需构建多元美术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以往仅以作品技巧为评判标准的模式。综合考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创意表现、情感表达、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我。例如,在学生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后,先让学生自评,阐述创作思路和感受;然后,进行组内互评,相互提出建议和亮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升美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抓住这一契机,不断探索实践,为学生的美育浸润实施和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