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张 斌
字数:1402
2025-07-13
版名:教育理论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进一步发挥作业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1.遵循人文性原则
坚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人文性原则,是指作业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人文关怀,将作业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上,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古诗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在古诗文作业设计中,应减少工具性作业如抄写、背诵等的比重,将作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意境的体验等。
2.遵循开放性原则
作业的内容及形式应具有开放性。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可以运用跨学科作业设计理念,设计跨学科应用题目,增加开放性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语文作业中得到真实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1.突出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作业
“双减”政策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教师应立足“双减”政策要求,把握学生的差异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习惯,在设计中精益求精,充分发挥作业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应在分层教学的要求下,做好作业的难度把控,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学科整合,基于不同学科特点进行多样化作业设计,改变学生对语文作业的认识。
2.利用“作业超市”,激发学习热情
一些学生对做语文作业没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尤其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想要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有效的作业练习,提高学习效率。过去,教师多以自我为核心设计作业,势必会给学生带来较多的限制,严重束缚了他们的主动性。“作业超市”概念的提出,能够改变这种情况。因为“作业超市”中作业布置方式较为灵活,内容更为丰富多样,学生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自身薄弱点。值得注意的是,“作业超市”是一种新型概念,具备较强的个性化特征,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模仿借鉴的案例较少。为了使“作业超市”真正发挥作用,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应当借助各种工具,做好准备和监督。
3.分层设计,摒弃“一刀切”
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喜欢“一刀切”,未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既要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考虑,也要从学生兴趣的角度考虑,对学生进行分层,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在“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应少一些统一化,多一些阶梯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现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收获,不同成长”的目标。
4.设计跨学科作业,提升综合能力
语文跨学科作业就是以语文知识为主干,与其他学科知识巧妙结合的研究性综合作业。它可以突破语文作业的单学科限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对各学科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
综上所述,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作业设计思维,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形式多样、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激发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确保“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陕西省洛南县城关街道工农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