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小而精、小而美的“好学校”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掠影

字数:2174 2025-07-09 版名:视点
  □通讯员 朱团员
  在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的荣誉墙上,“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榆林市文明校园”“榆林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榆林市优秀乡村学校”等50余块荣誉牌整齐悬挂。这一项项荣誉,既见证了学校百年办学的辉煌历程,也印证着上级部门和老百姓对这所学校的认可。
  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位于子洲县马岔镇师家坪村,是一所寄宿制完全小学,开设幼儿小班至六年级9个教学班。近六年来,该校以理念和行动的改革破题,实现了环境之变、管理之变、育人之变、质量之变。2024年9月,学校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

 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全貌
  
  办学新理念
  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
  2019年8月,杜艳梅担任学校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拥有30年教龄的她,面对农村学校生源锐减的严峻形势,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发光”的育人理念,提出“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品牌铸校”的办学思路。她积极寻求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推动教学楼维修改造、宿舍楼修缮、食堂扩建及运动场塑胶软化,为学生营造了温馨、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系统梳理学校百年发展历程中积淀的校园文化资源,从学校、年级、班级、学生多个层面,打造温馨宜人的环境文化、先进丰富的精神文化、科学民主的管理文化。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现质的飞跃,学生行为更文明、学习成效更显著、学习态度更端正,尊师爱校、乐学善行蔚然成风,学校口碑日益向好。学生人数从2021年的80人增长到227人,不仅稳住了本校生源,还吸引100余名在县城就读的学生慕名而来。
   育人新探索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个性特长
  学生的个性和天赋千差万别,教育的目的就是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为此,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充分利用南丰寨中共陕北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张家岔陕北特委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李子洲广场、马岔镇牛氏烈士陵园等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学习红色历史、塑造红色课堂、讲述红色故事、阅读红色经典、唱响红色歌曲、观看红色影片、瞻仰红色基地“七红”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县中队营区,实地感悟“强国梦、强军梦”。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主阵地,积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开设腰鼓、秧歌、美术、书法、足球、跆拳道、拉丁舞、电子琴等社团,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节假日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开展除杂草、掰玉米、栽红薯、挖土豆等劳动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尚自然、展个性、立德艺、启心智。
  “学校注重的不仅是教学质量,更关心孩子们的生活,老师比我们家长都要操心。把孩子送到这里,我们是一百个放心!”四年级学生家长张航伟表示。

 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课间
 
  从过去单纯注重升学率到现在注重“五育”并举,近年来,该校学生先后荣获各级各类奖项达70余人次,其中刘菁羽、徐乐桐、刘梦瑶、薛宇泽等学生被评为子洲县“优秀少先队员”,白志航同学在子洲县第一届“红领巾爱祖国”讲解技能展示活动中获优秀奖,口才社团的8名学生在子洲县第五届“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中荣获学生组三等奖,刘若兮等学生在子洲县第六届“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多名学生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佳绩。
   教学新模式
  为每一名学生的未来奠基
  作为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杜艳梅深知应试教育的弊端,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她任职后的重大课题。学校狠抓常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质量为根本,以提高教学和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为重点,着力提高课程实施和课堂教学水平。
  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锐意进取、社会满意的师资团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动力。为补齐优质师资匮乏的短板,逐步缩小与城镇的教育差距,2022年4月,子洲县师家坪创新实验小学与延安实验小学结为教育教学交流学校,青年教师加入延安实验小学名师工作室,为学校搭建起与名校、名师跨时空交流的平台,构建起两地“有限距离、无限空间”的教、研、训一体化模式,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比学习、比团结、比协作、比清廉、比奉献、比实绩,迅速在全校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学校牢固树立教研兴校、兴教理念,引导教师认真学习名家教学案例,通过示范引领、观摩研讨、教学反思、教研沙龙、专家指导等方式,以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创新教学理论。此外,学校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传帮带”等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大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这一系列人才培养举措,彻底打开了老师们的思路,更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得以放手推进教学新探索。

 老师和学生一起堆雪人

  如今,学校立足规范、着眼质量,用规范精细的制度要求行为,用信任开放的理念管理校园。德育工作有重点、有系列、有特色;教学工作重研讨、重引导、重督查;安全后勤抓制度、抓规范、抓落实,形成了科学的激励、监督、评价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这些教育教学管理的成功实践,真正使起步低、境遇差的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全面的优质教育,倾力为学生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我们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办学为抓手,为办好家门口小而精、小而美的学校,为振兴乡村教育、造福一方百姓而努力,让这所百年老校不断焕发新的活力与光彩。”杜艳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