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英语老师搭上了中医的“脉”

□李莉莉

字数:1018 2025-07-09 版名:成长

  “老师,我肚子疼……”英语课上,一声微弱的呻吟打破课堂的平静。一个女生蜷缩着身体,面色苍白,嘴唇也失去了血色。我忙走过去,轻轻握住她冰凉的手,开始按摩她虎口处的合谷穴。指尖下穴位渐渐温热,不过几分钟,那姑娘脸上痛苦的表情便如冰雪遇暖般悄然消融,她惊奇地说:“老师,好神奇呀!我肚子疼明显减轻了,说话也有力气了。”
  我是一名英语老师,无意间搭上了中医的“脉”。
  晚自习时,教室寂静无声。杨同学趴在桌上一动不动。我轻拍她的肩,她抬起头,眼神迷茫:“老师,我颈椎病犯了,晕得很。”我抬起她的手,在她手背第二掌骨处找到颈椎反射区按了下去——“啊,疼死了!”她几乎跳起来。我继续按摩了几分钟,再让她活动脖子。“咦,老师,我头没刚才那么晕了,脖子疼也减轻了。”她惊喜地说。
  杨同学这一声“咦”如同钥匙,打开了其他学生的心门。几个调皮胆大的男生率先开口:“老师,你懂中医?”“老师,我脖子也疼!”“老师,我脸上老长痘,中医能治吗?”一时间,英语自习竟变成了中医咨询会。我只好顺势而为,花了约五分钟,简要分享穴位按摩常识,并指导他们如何精准定位自身穴位。
  从那以后,英语课后常有三五学生,咨询完英语问题又追着我问中医知识,求知的眼神如破晓时穿透云层的第一缕晨曦。他们甚至直言:“老师,您不仅英语教得好,中医知识还这么丰富!”话语间流淌的崇拜,竟比英语成绩的上升更让我心生暖意。
  有时课后,我会带着对中医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漫步校园。麦冬的块根润泽如珠,百合花朵亭亭玉立——我指给他们看:“麦冬润肺生津,百合清心安神,草木虽微,皆能入药。”学生眼中闪烁起惊奇的光芒,他们俯身观察这些沉默的生命,仿佛在阅读一本铺展于大地之上的古老药典。当知识从课本跃入泥土,传统智慧便不再是纸上的符号,而成了触手可及的活水。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手中那些穴位经络与本草药香,竟悄然成了跨越学科界限的桥梁。它不单传递了缓解病痛的方法,更让师生之情在指尖与关切中渐渐丰盈,这份连接远远超越了语言与学科本身。
  原来,当英语老师搭上中医的“脉”,传道授业便也成了抚慰心灵、点亮生命的真实过程——这恰如那无用的本草,看似沉默的穴位,当它们被唤醒并融入生活,便化作润物无声的暖流,赋予生命难言的慰藉。
  当老师不拘囿于三尺讲台,当知识能落地生根于日常烟火,教育便真正实现了它的深层意义:不仅教人认识世界,更教人如何安顿自己的灵魂。中医知识的种子,就这样在英语课堂破土而出,最终成为沟通心灵、治愈身心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