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蛙声作管弦
□刘明礼
字数:1278
2025-07-02
版名:文苑
向晚忽闻闹野塘,争鸣何故柳浪藏。荷钱浮水碧,菱角出波苍。声切切,调琅琅,鼓笙簧。邀风伴月,流响绕回廊。未觉夏宵长。
夏是雨的舞台,水是蛙的乐园。随着夏日到来,降水增多,蛰伏已久的青蛙如同静待指令的合唱团,待雨幕的指挥棒一挥,便纷纷跃上舞台,将晶莹的水珠抖落成跃动的音符,不舍昼夜唱响夏的序曲。
夏天总是从正午开始发酵。盛夏的毒日头,晒得高粱叶卷了边,聒噪的蝉鸣让空气也跟着躁动。我和邻家小四光着脚跑往水塘。到了塘边那片高粱地,胡乱地将短裤往地上一丢,泥鳅似的贴着塘沿往下滑。青蛙们原本蹲在塘沿上鼓噪,被两个黑黝黝的影子惊吓,一下子住了声,后腿猛地一蹬,在空中划出道道翠色弧线——这些天生的跳远健将,起跳时声囊震颤带起水花,落水时却轻盈得如同柳叶卧波。我学着它们的样子跃入水中,像它们一样划水、蹬腿,水漫过脊梁的刹那,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也长出了青色的蹼。
那时,我们常把蛙泳叫作“青将军式”。双臂劈开水面时,脚掌要像青蛙蹬腿那样骤然发力,搅碎映在水中的云影。有时我们浮在塘边的芦苇根处小憩,会看见青蛙蹲在淤泥上吞食蚊蚋,腮帮子一鼓好像要吞下整个夏天。
待到夕阳西下,雨便来了。雨后的夜晚最是撩人,檐角水珠滴在青石板上,将积攒的暑气敲成细碎的星光。水塘里的浮萍涨满绿意,荷叶上滚着珍珠似的雨滴,青蛙们迫不及待地蹬开湿漉漉的莎草,蹲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腮帮子一鼓一鼓地酝酿曲调。先是一声清亮的“呱”,像琵琶扫弦般划破暮色,接着应和声此起彼伏,高音如唢呐穿云裂石,低音似大阮沉稳浑厚,竟把雨后池塘奏成了天然乐坊。
夏日蛙声,让我想起辛稼轩那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农人们常说蛙声是土地的呼吸声,在被雨水浸润过的田垄间,新插的稻秧正和着蛙鸣拔节。月光漫过稻叶,蛙鸣里仿佛带着稻花的清香,将丰收的预言谱成月光曲,顺着田沟水汩汩流向远方。这此起彼伏的小夜曲,是大地写给农人的信笺,每个音符都是五谷的絮语。
老井沿的青苔记得,竹榻上的蒲扇记得,晾在檐下的蓑衣记得,那纯粹的、透彻的蛙鸣。在那些流萤点灯的夜晚,孩子们循着蛙声捉这些“绿将军”,却总在不经意间失了猎物。村里的老人说,蛙是替庄稼守夜的更夫,要不怎会有“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之说?夜深人静时,蛙声漫过晒谷场,裹着新麦的香气爬上屋檐,把星星月亮都唱得困倦了,才渐渐平息。
城市的夏夜常被空调的轰鸣声割得支离破碎。一日暴雨过后,我竟在小区的水池边听到了零星几声蛙鸣,霎时间竟有“如闻故人叩窗”之感。那些被城市喧嚣稀释的声线,让我想起故乡月下的和鸣,想起稻花香里的丰年预言,想起爷爷烟锅里的明明灭灭。原来这蛙声,是长在血脉里的乡愁,每逢夏夜便发芽抽穗。钱时说“蛙声两岸夹溪流”,可我的乡愁不在溪流中,而在蛙声漫过的每道田埂、每片荷塘、每缕带着稻花清香的晚风里。就像那年离家进城的前夜,蛙声突然格外嘹亮,仿佛青蛙们在用这种方式为我送行。
此刻且让我学张季鹰,暂凭蛙声忆莼鲈——毕竟这声声“呱呱”里,住着永远鲜活的故园。当最后一声蛙鸣消逝在晨雾中,我知道它们正潜入土地深处,如同我们总把乡愁藏进梦里,等待某个夏夜被一声蛙鸣重新唤醒。
夏是雨的舞台,水是蛙的乐园。随着夏日到来,降水增多,蛰伏已久的青蛙如同静待指令的合唱团,待雨幕的指挥棒一挥,便纷纷跃上舞台,将晶莹的水珠抖落成跃动的音符,不舍昼夜唱响夏的序曲。
夏天总是从正午开始发酵。盛夏的毒日头,晒得高粱叶卷了边,聒噪的蝉鸣让空气也跟着躁动。我和邻家小四光着脚跑往水塘。到了塘边那片高粱地,胡乱地将短裤往地上一丢,泥鳅似的贴着塘沿往下滑。青蛙们原本蹲在塘沿上鼓噪,被两个黑黝黝的影子惊吓,一下子住了声,后腿猛地一蹬,在空中划出道道翠色弧线——这些天生的跳远健将,起跳时声囊震颤带起水花,落水时却轻盈得如同柳叶卧波。我学着它们的样子跃入水中,像它们一样划水、蹬腿,水漫过脊梁的刹那,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也长出了青色的蹼。
那时,我们常把蛙泳叫作“青将军式”。双臂劈开水面时,脚掌要像青蛙蹬腿那样骤然发力,搅碎映在水中的云影。有时我们浮在塘边的芦苇根处小憩,会看见青蛙蹲在淤泥上吞食蚊蚋,腮帮子一鼓好像要吞下整个夏天。
待到夕阳西下,雨便来了。雨后的夜晚最是撩人,檐角水珠滴在青石板上,将积攒的暑气敲成细碎的星光。水塘里的浮萍涨满绿意,荷叶上滚着珍珠似的雨滴,青蛙们迫不及待地蹬开湿漉漉的莎草,蹲在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腮帮子一鼓一鼓地酝酿曲调。先是一声清亮的“呱”,像琵琶扫弦般划破暮色,接着应和声此起彼伏,高音如唢呐穿云裂石,低音似大阮沉稳浑厚,竟把雨后池塘奏成了天然乐坊。
夏日蛙声,让我想起辛稼轩那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农人们常说蛙声是土地的呼吸声,在被雨水浸润过的田垄间,新插的稻秧正和着蛙鸣拔节。月光漫过稻叶,蛙鸣里仿佛带着稻花的清香,将丰收的预言谱成月光曲,顺着田沟水汩汩流向远方。这此起彼伏的小夜曲,是大地写给农人的信笺,每个音符都是五谷的絮语。
老井沿的青苔记得,竹榻上的蒲扇记得,晾在檐下的蓑衣记得,那纯粹的、透彻的蛙鸣。在那些流萤点灯的夜晚,孩子们循着蛙声捉这些“绿将军”,却总在不经意间失了猎物。村里的老人说,蛙是替庄稼守夜的更夫,要不怎会有“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之说?夜深人静时,蛙声漫过晒谷场,裹着新麦的香气爬上屋檐,把星星月亮都唱得困倦了,才渐渐平息。
城市的夏夜常被空调的轰鸣声割得支离破碎。一日暴雨过后,我竟在小区的水池边听到了零星几声蛙鸣,霎时间竟有“如闻故人叩窗”之感。那些被城市喧嚣稀释的声线,让我想起故乡月下的和鸣,想起稻花香里的丰年预言,想起爷爷烟锅里的明明灭灭。原来这蛙声,是长在血脉里的乡愁,每逢夏夜便发芽抽穗。钱时说“蛙声两岸夹溪流”,可我的乡愁不在溪流中,而在蛙声漫过的每道田埂、每片荷塘、每缕带着稻花清香的晚风里。就像那年离家进城的前夜,蛙声突然格外嘹亮,仿佛青蛙们在用这种方式为我送行。
此刻且让我学张季鹰,暂凭蛙声忆莼鲈——毕竟这声声“呱呱”里,住着永远鲜活的故园。当最后一声蛙鸣消逝在晨雾中,我知道它们正潜入土地深处,如同我们总把乡愁藏进梦里,等待某个夏夜被一声蛙鸣重新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