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联动建设机制研究

□王可卓

字数:2373 2025-06-29 版名:知行
  学生社区不仅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实现立德树人、协同育人的重要空间载体。2019年,教育部开始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社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要求我们保持持续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不断总结经验、优化策略,确保“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能够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始终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结合西北政法大学14号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经验与突出问题,本文就如何打破固定场所的限制,激发学生参与、联动建设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热情进行探索与研究。
   党团建设: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北政法大学14号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于2024年成立临时党支部和功能型团支部。在不改变学生党团组织关系的基础上,创新打造集学习、交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探索党团建设与思政教育新路径。临时党支部和功能型团支部的设立,纵向完善基层党团组织架构,加强高校党团纵向领导,保障思政教育、党员团员培养等工作的开展;横向为党团建设和学生自主活动创造条件,通过开展专题党课、主题团日等活动,将社区打造成党团建设前沿阵地和“三全育人”实践园地,提升党团建设与思政教育质效。
  在临时党团支部推动下,社区学生党团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多维度党团活动。活动既有党的理论政策学习,又融入时事热点研讨,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责任,促进思想交流,广泛涉及多领域知识,拓宽视野。通过志愿服务等活动增进同学情感联系,推动思政教育落实到个人,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场所联动:突破物理空间界限
  西北政法大学14号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优化现有物理空间,根据学生需要增设微波炉、电冰箱、烤箱、平板电视等设施。除此之外,社区尝试突破固有的物理空间界限,联动学院教研室、校史馆、张汤墓、劳动教育基地、心理健康中心等资源场地,开展多种类型育人活动,全方位助力学生发展。
  社区联动教研室、校友资源,定期推动学业导师、成长导师、朋辈导师队伍力量下沉社区,开展论文写作指导、读书心得交流、学术研究探索、大学生涯规划等主题活动,为学生提供优质学术资源、前沿理论知识和切合实际的学业规划。积极探索将劳动教育嵌入社区的实践路径,创造性联动多场所开展“认领一块地”农作物种植活动,配合开展“平凡的一天”基层劳动岗位体验活动。以社区为载体,突破物理空间界限,营造积极的劳动氛围,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在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社区劳动教育实效。成立“薪火工作室”矛盾调解小组,联动公寓内心理委员与志愿者,与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中心共同搭建全方位心理健康保障体系。社区还联合公益基金会等校外力量,定期举办以“呵护心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心理学专家、心理咨询师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遵循场所联动的建设理念,社区在深度挖掘并满足学生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学习与生活需求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成效与创新力。社区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元,紧密贴合学生全面成长与个性化发展的迫切需要。社区不是学生居住空间的简单延伸,而是实现质的飞跃,逐渐跨越物理空间的局限,进化为一个集住宿、社交互动、学术探索、劳动能力培育以及心理健康支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维度成长空间,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与生活体验。
   学生共建:打造纵横相间管理模式
  “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目标为全方位、深层次地以学生为中心,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要求社区在物理空间上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强调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承担起塑造学生共同价值观念与一致道德追求的重任。在管理体系的构建上,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构建一种既包含纵向层级管理,又融入横向协作交流的纵横相间管理模式,成为实现上述建设目标的关键。
  社区一方面实现教育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与深度融合。社区成立站务委员会,建立层级管理模式,形成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系与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各项政策与措施能够迅速传达给每一个学生,保障学生在社区建设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实现管理效能与民主参与度的双重提升。另一方面,为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社区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发动学生、吸纳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治理为鲜明特色。组建楼层长助理队伍,定期召开楼层长工作会议,联动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职责,即一个核心(以学生为中心)、两个平台(线上线下服务平台)、三项服务(学习辅导、生活关怀、心理支持)、四个维度(文明宿舍、学习氛围、社区文化、公寓环境)、五项机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宿舍秩序、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共建共享的社区文化、和谐友爱的公寓环境,探索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新路径。
  “一站式”学生社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工作提供新的抓手和阵地。通过对西北政法大学14号公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经验的探索我们发现,虽然受限于多种客观因素,但通过联动建设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场地受限、活动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参与度不高等实际问题,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突破社区原有的物理空间界限、打造纵横相间的管理模式,初步达成“形神兼备,富有成效”的社区建设目标,为立德树人、协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撑。为更好地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作用,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社区建设经验,探索社区建设新路径,仍是各高校社区建设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