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幼有所托”还有多远?

——走访西安市部分托育机构

字数:2821 2025-06-25 版名:视点

 西安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的教师和幼儿一起做游戏
 
   □魏淑敏 张晨悦
  6月5日清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中心门口逐渐热闹起来,在老师们专业而温暖的引导下,孩子们新一天的探索与成长就此开启……
  为应对人口变化趋势,近年来,陕西省聚焦婴幼儿照护服务,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助力0—3岁孩子“幼有所托”“幼有所育”,切实减轻群众养育负担。2023年,西安市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婴幼儿照护行业现状如何?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进展怎样?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科学照护
  让幼儿健康成长有迹可循
  “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6月4日上午,伴随着歌声,西安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莲湖区第一托育中心)托大(1)班的“小火车”缓慢行进——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餐后散步。
  今年5月10日试运行的该中心是西安市首家公办托育综合服务机构,目前能提供145个托位。“入托前,我们会向家长详细了解婴幼儿平时的吃饭睡眠习惯、带养方式等,并为每个孩子建立专属健康档案。”中心负责人周建红介绍,这种个性化的前期评估,是确保入托孩子平稳过渡、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一环。
  6月5日上午,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中心托小(2)班,一项针对幼儿色彩认知的活动正在进行:“宝贝们,这是小蓝和小黄,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小蓝是天空一样的蓝,小黄是柠檬一样的黄……”老师手中跳跃的色卡吸引了全班10余个孩子的目光,他们一边用小手指点着,一边在嘴里念叨着,在游戏中认识色彩世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中心教师带领幼儿做活动

  入园晨检、集体游戏、餐后活动、甜蜜午睡、户外活动……这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中心托大班、托小班孩子们一天的生活流程,与之不同的乳儿班,幼儿们的照护流程则更科学更细致,确保他们在托期间安全、健康。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西安市的托育机构基本上设有乳儿班(0—1岁)、托小班(1—2岁)和托大班( 2—3岁),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服务模式,旨在满足0—3岁婴幼儿上幼儿园前的照护需求。在托育中心,乳儿班的幼儿除了被喂养奶粉外,还会搭配营养均衡的辅食;托小班和托大班则实行“三餐两点”制度,借助营养学知识制作带量食谱。
  在记者走访的几所托育机构,洗漱台、桌椅板凳等设施设备匹配幼儿身高,墙壁、棱角、台阶等“硬件”进行了软包处理……“我们连每间房门也都进行了防夹手处理。”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云说,“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孩子们知道房门可能存在夹手风险,不能随意触碰,是一种日常安全教育。”
  特色办托
  提供多种普惠托育服务模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作为社区嵌入式托育机构,西安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普惠发展模式,充分借助科技力量提升托育服务品质。记者看到,在各班的智慧班牌上,每天的托育流程清晰可见。当日食谱及幼儿吃饭、喝水、睡眠、户外运动等情况都被记录下来。“家长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同步了解孩子的在托情况,实时观看视频画面,有效解决了家长的‘分离焦虑’。”周建红说,“我们也会据此生成孩子的生长记录,从而制定更科学的照护计划。”
  莲湖区枣园街道燕女士的孩子两岁多,入托一段时间后变化明显:“孩子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生活习惯也更好了,我和家人都能安心工作了。”
  创办于2023年的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中心是全省首家由专业高校创建的公办托育中心,目前设置有150个普惠托位。在实际发展中,该中心形成了以高校办园为主体、群众需求为导向、权威专家为依托的学术型托育模式。“借助学校学科和专业优势,我们研发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爱育’课程体系,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涵盖生命自然教育课程、特色美育课程、空中课堂保育照护教学视频等内容,目前已升级至2.0版本并开展实践应用。”马云说。
  周建红告诉记者,托育行业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普惠优质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要大量专业的从业者。为此,西安市于2023年启动“婴幼儿照护服务人才提升计划”,定期为全市托育机构从业人员提供免费培训。
  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则以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权的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和营养配餐员职业认定资格为契机,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等级认证相结合的完整体系。该中心还与陕西中医药大学专家合作,将传统中医健康理念融入日常保育保健工作,建立中医体质测评表、幼儿健康管理档案等,通过“医育结合”不断提升婴幼儿照护水平。
  从最开始的15个“种子宝宝”到现在每天出勤人数稳定在100左右,还有部分西郊、北郊的家长慕名将孩子送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托育中心园长卢瑞感受到了家长满满的信任与认可,她说:“我们的付出都是有意义的。”
  “目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已经正式获批,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培养具备婴幼儿生理心理、营养喂养等专业知识以及婴幼儿观察评价、疾病预防处理等专业能力的人才。”马云说,“这将帮助我们解决人才短缺问题,进一步提升托育服务水平。”
  多方协同
  共绘托幼一体发展新图景
  从提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到聚焦普惠托育机构建设、设定“每千人托位数达到3.8个”目标,再到鼓励嵌入式托育服务进社区、扩大普惠托育覆盖面,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连续6年关注0—3岁婴幼儿照护工作,积极推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西安市近年来不断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全市有各类托育机构759所,托位总数55013个,千人口托位数4.2个。全市托育机构保育费平均收费标准为3000元/月,普惠托育机构为1800元/月。全市餐费平均为330—550元/月。
  榆林市是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示范项目试点城市,截至今年5月已建成托育机构267所,总托位 1.57 万个,普惠托位占比超80%;通过生育补贴、普惠托育价格认定等政策,托育月均费用从2023年的1591元降至2025年的802元,降幅近50%。
  咸阳市通过新建托幼机构、增加普惠托育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向托班延伸等方式,截至今年5月已建成托育机构266个,托位1.6万余个,其中普惠托育机构68个,普惠托位0.55万个,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陕西省“实施意见”均提出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今年6月1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重申:“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对此,马云表示:“幼儿园与社区的融合度、嵌入度都很高,环境、设施、人员、消防等条件都很完善,从业人员只需在理念和技能上进行转变,就能很好地适应托育工作,幼儿园办托应该会成为一种主流。”
  为进一步规范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今年4月,陕西省婴幼儿照护学会成立了托育服务与人才培养标准化研究专业委员会和母婴健康专业委员会。“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陕西婴幼儿照护事业迈入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新阶段,标志着我省托育服务标准化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陕西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