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与虫共舞”的教育课
□ 张晓旭
字数:1126
2025-06-25
版名:成长
盛夏,蔷薇的芬芳还在蒸腾,月季、蜀葵已经顾不上欣赏玉簪的清雅,正忙着灼灼赴约,与蜂蝶起舞,与晚风周旋,我这个只喜欢花却不懂花的门外汉,也被校园里的花香撩拨得心驰神往。
教学楼前的月季正值鼎盛,花开娇艳,伴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又显得格外纯净,绿叶映衬下的重重花瓣,美得如烟似雾。远观后近瞧,却发现有一丛月季生了腻虫。这些小飞虫比芝麻粒还小,密密麻麻地挤在嫩芽和叶片底下,就像一篇顺畅的文章里出了几个错别字,又似鞋底挤进了几粒沙子,感觉美好被破坏了,很不舒服,我欲除之而后快。正在这时,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孩子来了。
老师安排孩子们来到花前观察,他们和我一样先欣赏到花朵的美丽,接着为虫害皱眉。老师见机让同学拿来放大镜,这下热闹了:有的小心翼翼地拿放大镜观察小飞虫的样子,有的搜寻飞虫的痕迹,有的用小手去触碰试探着,还有的请老师上网搜寻他想知道的问题……老师又发下观察记录本,孩子们分小组写得密密麻麻,有的孩子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
看着旁边忙前忙后的老师,话语不多,却总能用建议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看她的眼神充满了崇拜。她和我一样在赏花的时候发现了虫害,但是却做出了不同选择,让这份“不完美”变成学生的观察机会,变成了一次教育契机。带孩子走出课堂的那一瞬间,满心装着学生的她,多像那洒向花瓣的阳光啊!
我不忍打扰这生动的课堂——不必追问这是作文课还是科学课,也不忍打断他们的观察、记录和研究。有的孩子观察得不够细致,老师耐心地蹲下来,手把手教孩子观察叶脉上的纹理,有顺序地观察小虫,记录观察到的特别之处。花儿不语,孩子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又兴致勃勃地接过老师手里的放大镜,时而欣喜,时而惊叹。老师穿梭其间,忙着示范、引导、建议、表扬……
长了虫的花,走出课堂的娃,就地取材的她,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教育图景——如果把孩子们比喻成祖国未来的花朵,那我们该做怎样的园丁?是替他们扫除所有荆棘,还是教会他们在每一片花瓣的舒展中,读懂生命的语言?
原来教书育人,未必非得捧着现成的教材、守着标准的答案,有时候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反倒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心里装着教育,教育资源就比比皆是;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会收获真实的进步。只要我们认识到教育不是简单的生产成绩的流水线,而是心与心的交融和影响,在我们的教育原野上就会盛开灵动之花。
真正的教育不在高楼大厦里,不在昂贵的教具中,而是生活本身。一株野草能教孩子生命的顽强,一只蚂蚁能教孩子团结的力量,一场雨能教孩子等待的耐心……只要有心,处处都是课堂。教育,说到底,就是拿身边的东西,教眼前的人,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走。如此而已。
教育本该如此——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发现世界的奇妙。这节特别的课,让我看见了教育的本真。
教学楼前的月季正值鼎盛,花开娇艳,伴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又显得格外纯净,绿叶映衬下的重重花瓣,美得如烟似雾。远观后近瞧,却发现有一丛月季生了腻虫。这些小飞虫比芝麻粒还小,密密麻麻地挤在嫩芽和叶片底下,就像一篇顺畅的文章里出了几个错别字,又似鞋底挤进了几粒沙子,感觉美好被破坏了,很不舒服,我欲除之而后快。正在这时,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孩子来了。
老师安排孩子们来到花前观察,他们和我一样先欣赏到花朵的美丽,接着为虫害皱眉。老师见机让同学拿来放大镜,这下热闹了:有的小心翼翼地拿放大镜观察小飞虫的样子,有的搜寻飞虫的痕迹,有的用小手去触碰试探着,还有的请老师上网搜寻他想知道的问题……老师又发下观察记录本,孩子们分小组写得密密麻麻,有的孩子甚至还提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
看着旁边忙前忙后的老师,话语不多,却总能用建议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看她的眼神充满了崇拜。她和我一样在赏花的时候发现了虫害,但是却做出了不同选择,让这份“不完美”变成学生的观察机会,变成了一次教育契机。带孩子走出课堂的那一瞬间,满心装着学生的她,多像那洒向花瓣的阳光啊!
我不忍打扰这生动的课堂——不必追问这是作文课还是科学课,也不忍打断他们的观察、记录和研究。有的孩子观察得不够细致,老师耐心地蹲下来,手把手教孩子观察叶脉上的纹理,有顺序地观察小虫,记录观察到的特别之处。花儿不语,孩子小鸡啄米似的点头,又兴致勃勃地接过老师手里的放大镜,时而欣喜,时而惊叹。老师穿梭其间,忙着示范、引导、建议、表扬……
长了虫的花,走出课堂的娃,就地取材的她,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教育图景——如果把孩子们比喻成祖国未来的花朵,那我们该做怎样的园丁?是替他们扫除所有荆棘,还是教会他们在每一片花瓣的舒展中,读懂生命的语言?
原来教书育人,未必非得捧着现成的教材、守着标准的答案,有时候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反倒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心里装着教育,教育资源就比比皆是;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我们就会收获真实的进步。只要我们认识到教育不是简单的生产成绩的流水线,而是心与心的交融和影响,在我们的教育原野上就会盛开灵动之花。
真正的教育不在高楼大厦里,不在昂贵的教具中,而是生活本身。一株野草能教孩子生命的顽强,一只蚂蚁能教孩子团结的力量,一场雨能教孩子等待的耐心……只要有心,处处都是课堂。教育,说到底,就是拿身边的东西,教眼前的人,做给他们看,带着他们走。如此而已。
教育本该如此——蹲下身来,和孩子一起发现世界的奇妙。这节特别的课,让我看见了教育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