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召开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
字数:1062
2025-06-25
版名:新闻
本报讯(记者孙永涛) 记者从教育部网站获悉,6月17日,卓越工程师培养现场交流推进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化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高质量做好首届工程硕博士专项毕业就业工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支撑教育强国建设。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会议并讲话。
怀进鹏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构建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指明了方向。卓越工程师是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是构建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国之大者”,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来,在政府支持下,高校、企业共同努力,在组织体系构建、导师队伍建设、产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成为教育自我变革的关键突破口。
怀进鹏强调,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教育部将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涉及多学科交叉,涉及有组织大规模推进,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必须准确把握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导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引领培养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总结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三年改革实践总结凝练为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工程硕博士职业发展规划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精准度,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平台,形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引导优秀毕业生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三是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为牵引,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强本研一体设计,建立与现代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等教育各层级各领域复制推广,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以人才培育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以卓越工程师培养形成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服务国家整体创新效能提升。五是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入参与国际交流,推动培养标准对接互认,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品牌。
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有关司局,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重庆市有关部门,以及有关高校、企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研究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怀进鹏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有关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构建中国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指明了方向。卓越工程师是统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是构建高端人才自主培养体系的“国之大者”,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启动三年来,在政府支持下,高校、企业共同努力,在组织体系构建、导师队伍建设、产学深度融合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已成为教育自我变革的关键突破口。
怀进鹏强调,今年是“十四五”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教育部将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人才自主培养的重要支撑和主要抓手。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涉及多学科交叉,涉及有组织大规模推进,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开放性的人才培养,必须准确把握关键问题,进一步强化工程实践导向,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引领培养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总结借鉴国际经验,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将三年改革实践总结凝练为制度体系,加快构建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体系。二是加强工程硕博士职业发展规划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精准度,加快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创新平台,形成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引导优秀毕业生扎根工程实践和生产一线。三是以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为牵引,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加强本研一体设计,建立与现代经济、科技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等教育各层级各领域复制推广,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四是加强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以人才培育赋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以卓越工程师培养形成的产教融合新生态,服务国家整体创新效能提升。五是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深入参与国际交流,推动培养标准对接互认,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品牌。
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有关司局,部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重庆市有关部门,以及有关高校、企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创新研究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