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素养为锚向未来启航

——2025年山东高考历史卷对2026年备考与教学的启示

字数:1455 2025-06-22 版名:知行
  □赵 宝
  2025年山东高考历史卷不仅具有选拔功能,更是历史教学改革与高考备考的风向标。这份试卷以其鲜明的素养导向、创新的情境设计和对历史本质的深刻把握,为2026年高考历史备考提供宝贵镜鉴。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落实和备考方略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其对高三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意义。
   素养为本:试题解析与教学核心的重塑
  2025年山东高考历史卷紧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从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层面逐一分析。
  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的深度融合。这一层面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课堂教学须超越史实堆砌,将唯物史观作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之上储备必备知识,涵养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时空观念考查的立体化与动态化。这一层面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必须强化“时空坐标”意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在教学中应多使用历史地图,利用时间轴梳理长线主题的演变脉络,理解历史进程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史料实证能力的场景化与批判性。这一层面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课堂教学应成为“史料实验室”。大量引入多元史料,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提升素养。
  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这一层面给我们的教学启示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须“润物无声”“耳濡目染”。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密不可分,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是前提,在日常的高三历史教学中,要甄选史料,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史料实证中提升历史解释能力,在时空观念里涵养家国情怀,在唯物史观里融合历史思维品质。
   备考方略:精准导航2026
  夯实根基,通史为体,概念为用。精细化梳理通史脉络与阶段特征:确保时空框架(时间轴+地图)清晰牢固,这是解题的基础。深度掌握核心概念:透彻理解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冷战格局”“全球化”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灵活运用解释史实。
  能力突破,专项训练,靶向提升。史料解读专项:注重分类训练,训练重点为信息提取与概括、作者意图与立场分析、史料价值与局限评估、史料互证与辨伪等方面。历史解释专项:强化对历史事件/现象的原因、特点、影响的分析论证。练习撰写小论文。论述表达规范:使用准确、规范的历史学术语。逻辑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段落分明。语言精练:避免冗长啰唆,追求学术化表达。开放性试题应对:须基于史实进行合理想象与严谨论证。
  关注现实,历史眼光,时代情怀。周年热点关联:关注2026年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思考其历史根源与当代启示。国家发展议题溯源: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全球治理”等现实议题,回溯其历史脉络。适度引入学术热点:了解环境史、医疗史、全球史、新文化史等前沿领域,拓展思维广度,应对新颖命题角度。
  精练精析,模拟实战,提质增效。精选模拟题:选用素养立意鲜明、情境新颖多元、思维含量高、题型规范的高质量模拟题。避免题海战术,追求训练质量。深度反思与升华:做题后不仅关注答案对错,更要分析思维路径是否合理、史料运用是否得当、概念表述是否准确、答案组织是否优化。建立错题本,按错误类型归类,针对性改进。
  面对2026年高考,历史教师须将素养培育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将能力训练落实备考的每一步行动。在知识的瀚海中,以唯物史观为罗盘;在史料的迷宫里,以实证精神为利刃;在时空的经纬上,以联系比较为桥梁;在价值的塑造中,以家国天下为情怀。如此,方能帮助学子不仅赢得高考,更能成长为拥有历史智慧、全球视野和时代担当的栋梁之材,真正实现“以素养为锚,向未来启航”的教育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