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接力
—— 读邹雷长篇报告文学《卢志英中队》
字数:1129
2025-06-18
版名:悦读

□高低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曾言:“报告文学是时代的镜子,是人民心声的回响。”邹雷的长篇儿童题材报告文学《卢志英中队》,恰似这样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的风貌。它不仅细腻描绘了20世纪50年代一个普通小学班级的蜕变之路,还将一种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镌刻于每位读者的心间,使其历久弥新。
这部力作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的南京雨花台区中心小学,一个曾让校方大伤脑筋的班级,这里汇聚了一群性格各异的顽皮孩童。新班主任丁芝秀的到来,为班级带来了新的活力,而她自己也面对着教好这些顽皮孩童的挑战。一次偶然的机会,丁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了卢大容的《我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书中卢志英烈士的英勇事迹,犹如一股清泉,悄然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田。受此启迪,丁老师决定以卢志英为标杆,策划一系列别出心裁的中队活动,旨在点燃孩子们的英雄梦想,引导他们摒弃陋习,塑造其英勇无畏的品格。全国首个以烈士命名的“卢志英中队”就此诞生。
丁芝秀老师,无疑是这部作品的灵魂人物。她以不屈的信念和无私的爱心,如明灯一般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在她的精心培育下,那个原本落后、沉闷的班级,逐渐焕发勃勃生机,变成一支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英雄中队”。孩子们在丁老师的引导下,既摒弃了不良习惯,也在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座革命精神的丰碑。这些丰碑,既是对卢志英烈士的深切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无数革命先烈抗战精神的崇高致敬。
邹雷在书中巧妙穿插了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如卢志英烈士在狱中坚持教育儿子的感人故事,以及丁芝秀老师带领孩子们祭扫烈士墓、举办中队读书会等生动场景。这些细腻入微的描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还让读者在情感的共鸣中,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磅礴力量。正如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所言:“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卢志英烈士和他的战友们,正是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才书写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卢志英中队》是一部关于历史与记忆的作品,也是一部关于成长与理想、责任与担当的深刻启示录。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些曾经激励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伟大精神,都将永远熠熠生辉。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像卢志英烈士那样,坚守自己的信仰与理想,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与挑战。如同杨绛在《一百岁感言》中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到灯塔去》中写道:“记住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邹雷的《卢志英中队》,无疑将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超越自我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还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它让我们在感动中汲取力量,在铭记中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